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改革要以大衆權益為旨歸

http://www.CRNTT.com   2008-12-20 22:50:38  


上世紀90年代深圳經濟特區的打工妹和打工仔。
  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載鄧聿文評論文章“中國改革要以大衆權益為旨歸”。文章指出,中國改革有一個問題應注意,那就是長時間裡,在改革的價值取向和指導思想上,占人口絕大部分的普羅大衆並沒有真正進入改革決策者的視野,從而致使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在改革中陷入相對貧困,而一個不能讓社會多數民衆受益的改革總是很危險的,這其實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全文如下:

  12月18日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紀念日。30年來,改革之路走得並不平坦。就思想理論而言,發生過三次比較大的爭論。最近一次的爭論因為網絡的普及和民意的覺醒,延伸到了普通大衆,並且以民間的爭論為主。這是好事,因為只有爭論,才能最大程度地消弭差距,凝聚共識,從而找到一條相對公正的改革路徑。

  中國的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目前中國改革出現了四大問題。即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進展緩慢,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轉所必須的法治環境遲遲未能建立,政府必須提供的教育、基本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有所削弱,以及粗放增長方式難以向集約增長方式轉變。

  我認為,除了這四者外,還有一個問題應注意,這就是,長時間裡,在改革的價值取向和指導思想上,占人口絕大部分的普羅大衆並沒有真正進入改革決策者的視野,從而致使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在改革中陷入了相對貧困,而一個不能讓社會多數民衆受益的改革總是很危險的。這其實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

不公平分配有擴大之勢

  中國多個權威部門、研究機構以及學者們多年來的調查顯示,中國的貧富差距正在拉大,基尼系數已經突破了一個社會所能容忍的貧富差距上限,而且生活在城市底層的無業失業人員、低收入者、進城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日趨定型,缺乏改變自己命運的渠道和機會,貧困者的代際繼承效應明顯增強。

  經濟學有一個“帕累托改進定律”,意思是一部分人福利的增進不能以另一部分人福利的受損為代價,反映到改革上來就是少部分人先富可以,但其他人不能更窮,這也是鄧小平“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思想的真正含義。當初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時,絕對不是以其他人陷入相對貧困為代價的。現在,中國社會之所以沒有出現如改革開放初期所預計的那樣在少數人先富起來的鼓舞下達到共同富裕,換言之,達到“帕累托改進”效果,從經濟角度來說,我認為有兩個因素。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