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關注:香港高鐵復運 港媒期待促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23-01-14 00:04:31  


西九龍站12日大排長龍,數百市民排隊買票。(圖片來源:大公文匯)
  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記者 盧哲)香港與內地有序通關,政府12日公布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本周日(1月15日)復運。車票中午開售即引來大批市民購買,西九站外出現排隊購票人龍,成為香港社會關注熱點。多家港媒13日發表社評指出,高鐵復運對於香港與內地互通有極大益處,大灣區融合將更加便捷。尤其對旅遊業來說,高鐵復運如一劑強心針。多家社評聚焦藉高鐵復運從多方面推進兩地融合,呼籲香港應該抓住機遇,快馬加鞭。

  香港《經濟日報》發表社評《高鐵復運利互通 灣區融合更便捷》表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周日復運,新增的廣州東站門票開售後火速售罄。本港高鐵疫前客量較低,癥結包括個別車站相對偏遠,但全國鐵路網建設未曾停步,贛深高鐵疫下投運,便令本港可經由東莞南新站,直抵廣州中心。廣東省昨提出,將對接本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並探索“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廣東”等引才模式,港府也要快馬加鞭,掃除互通障礙,籌謀爭取復常後雙向融合。

  社評指出,廣東政府正建構“軌道上的大灣區”,按規劃2025年將實現高鐵“1小時通達”珠三角各市。前年開通的贛深高鐵,在東莞南加建了新站,變相亦令本港高鐵可補足原有偏西的走線,新增東莞和廣州東站。隨著以穗深為起點的高鐵網,陸續經惠州、江門等大灣區城市,延伸至粵東粵西,所謂“1小時生活圈”將不僅局限港人習慣的假日休閒吃喝玩樂,更會包括更多日常通勤。

  社評認為,從高鐵和交通推而廣之,本港與廣東在貨物、資金、資訊等不同範疇的流通,皆有一定挑戰或障礙,疫後復常更要致力消弭。

  香港《明報》發表社評《社評:旅遊業復甦可期 賣點要推陳出新》表示,高鐵香港段停運近3年,周日正式復運,旅遊業界形容是一支強心針,期盼生意逐步恢復。疫下本港旅遊業冰封3年,隨著內地重開恢復通關,終於再現生機,必須快馬加鞭,追回失地。社評指出,疫前疫後世界變化巨大,香港重振旅遊業,亦需要新思維,不能一味吃老本依重購物及主題公園作招徠,主辦盛事亦要有新意。文體旅遊局要有通盤的復興旅業發展戰略,透過跨部門協作、借力大灣區,為本港旅遊業注入更具吸引力的新內容,旅發局對外宣傳推廣,才能事半功倍。疫下香港增添了M+及香港故宮博物館這兩顆明珠,特區政府必須好好善用,以“文化之旅”作為後疫情時代本港旅遊業一個主力賣點。

  社評認為,旅發局主要職責是在世界各地推廣香港作為旅遊勝地,以及提升旅客在港體驗。宣傳推廣當然要講包裝噱頭,但最重要還看內容是否夠吸引。充實本港旅遊內容和體驗,可不是旅發局又或一個政策局單打獨鬥便能處理好,必須跨部門緊密合作。後疫情時代,香港旅遊業面對的是新環境、新態勢,振興旅業要有新思維、新內容,不能照搬疫前一套。

  社評指出,疫下3年,香港與世界在各方各面都出現了很多變化,香港重開步伐較區內不少競爭對手遲緩,有大型盛事移師他國,無論航空業還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皆有待重振,特區政府必須積極作為,追回失地。社評認為,香港構思旅遊賣點吸引海外客,可以多些針對東南亞及日韓旅客口味,同時積極跟粵深等地合作,以“暢遊大灣區”作為賣點。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香港其中一個新定位,過去兩年相繼開幕的M+及香港故宮博物館,是後疫情時代本港旅遊新景點,當局應該善用這兩個地標,多辦一些國際級文化盛事,加強以“文化之旅”吸客,而非一味強調飲飲食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