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美國選後美台關係的“變”與“不變”

http://www.CRNTT.com   2020-10-27 00:00:59  


 
  不久前,美國涉台智庫界曾就“戰略模糊”議題展開辯論,各方均認為美國雖不應為台灣問捲入和中國大陸的戰爭,但對台灣安全及其制度的“保護承諾”不應改變。因此,相較於特朗普“交易性格”雖具有不確定性,卻增加了“棄台論”的可能性,民主黨執政下“棄台論”或“交易台灣論”的可能性將大幅降低,拜登將尋求一個更加穩定、信任、可持續的“準同盟”美台關係。

  其次,民主黨重返執政也不會改變“豪豬”政策,即加強對台灣再武裝化、再堡壘化,令大陸“武統攻台”付出更大的成本,今後美國售台武器的侵略性、先進性將繼續提升。尤其是在“疫後經濟復甦”成為亞太各國政府最重要施政主題的背景下,韓國、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周邊國家出於對華經濟關係考量,料都不會完全配合美國在該地區增加對華針對性軍事部署,而台灣在其中的角色必然相對吃重。最直觀的例子,莫過於具備軍事、情報功能的AIT台北新館,該館雖然在特朗普任內竣工啟用,但其開工建造都是在奧巴馬任內進行,證明兩黨在美國在台長期部署的目標一致性。

  此外,特朗普任內美台在經濟、科技、“外交”領域的一系列合作項目,也不會隨著此次大選結果而出現明顯變動。如美台在5G和網絡領域針對大陸的技術研發、“資訊戰”合作,再如美台經貿協議或在民主黨政府傾向重返CPTPP的框架下出現突破,還有美國協助台灣拓展對印度的關係、繼續支持台灣在國際非政府組織參與和發聲等。

  當然,若拜登上台,為了凸顯與特朗普動輒施壓、敲詐、威脅作風的不同,拜登或支持和鼓勵各方展開有意義的對話,透過和平協商方式處理爭議。而這也可以在部分程度上理解蔡英文在今年“雙十演講”上拋出“兩岸有意義對話論”的動機。對美做好“兩手準備”的民進黨當局,與其看美國的臉色亦步亦趨,不如從根本上反思當前台海動蕩不安的源頭,以實際行動改弦更張,回到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基礎上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