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中美貿易摩擦如何影響大陸台商

http://www.CRNTT.com   2019-07-17 00:25:44  


 
  美國在與中國的經濟競爭中,如果依賴生產要素投入量的追加並沒有優勢。勞動力供給方面,雖然歷史上前蘇聯和日本的經濟規模也曾象當前的中國一樣達到美國的2/3,但前蘇聯(2.87億)和日本(1.27億)的人口規模衹有美國(3.26億)的88%和39%,而中國的人口規模卻是美國的4.3倍,勞動人口潛力不同是美國對中國崛起更為重視的首要原因。中國人口老齡化率(11.39%)也低於美國(15.41%)。中國每年新增就業人口1000萬至1500萬,是美國的5倍。中國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超過800萬,約為美國的3倍。中國自然科學與工程學學士學位每年獲得人數約150萬,是美國的近4倍。中國科技領域全職研究人員數量(2015年162萬)也已超過美國(138萬)。資金供給方面,中國總儲蓄率(2017年47%)遠高於美國(18%)。中國金融業占GDP的比重(7.9%)略高於美國(7.5%)。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已經基本趕上美國(按PPP計算,OECD資料),2016年中國大陸研發經費為4510億美元,是美國(5111億美元)的88%。研發強度差距也不大,2016年中國是2.1,美國是2.7。土地供給方面,世界銀行資料顯示,2015年美國耕地面積為152.3萬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的16.65%,中國耕地面積為119萬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的12.68%。中國中西部地區還有大量未開發的土地可用,關鍵是中國在處理設立經濟開發區等土地審批時效率高於美國。美國在中美經濟競爭中無法靠追加生產要素投入來獲得優勢,衹能依賴更有效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3〕

  提升效率需要不斷創新。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在通過制度激發人的創新活力方面不如美國,因此美國應該充分發揮制度優勢來強化創新。④正是在這種思路下,2009年美國推出首版《美國國家創新戰略》,從政府、國家重點創新、基礎建設、創新人才、私人部門和就業等6大領域加強創新。然而美國人也想到,美國僅靠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並不夠。創新難,模仿易,美國認為不但要強化自身創新,必須還要通過加大知識產權保護來增加中國的模仿成本,甚至阻斷中國的模仿,才能削弱中國的後發優勢,保持與拉開與中國的產業技術差距。因此,2018年3月以來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摩擦的焦點集中在三個問題上:中美貿易逆差、強制性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核心是知識產權問題。

  美國政府發動此次對華貿易摩擦與它對其它國家的貿易摩擦性質上不同。它的根本目標並不是貿易逆差等表面問題,而是通過挑起爭端、拉高對抗,運用美國目前領先的綜合國力對中國經濟發展予以打擊,拉開技術差距,阻擋中國趕超美國的強勁勢頭。因此,美國在發動對華貿易摩擦前就已經預判中國政府不會對美方小規模的提高關稅屈服,而中方的反擊可以為美方進一步加碼提供藉口,最終通過全方位的中美經濟衝突打擊中國投資人信心,使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引擎——出口與投資熄火,從而降低中國經濟的趕超速度。當然,美國也知道中國的綜合國力非其它國家可比,僅靠經濟領域的摩擦未必能實現其戰略目標,需要調動各種力量進行壓制。2017年特朗普政府推出任內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首度將中國放在“三股挑戰勢力”之首,並將中國明確定位為“競爭對手(rival)”,宣稱將“把美國國家實力的全部要素——政治、經濟和軍事——結合起來以在競爭中取勝”。⑤因此,特朗普政府在人權問題、經濟問題、台灣問題、南海問題等多領域都對中國採取咄咄逼人的立場和政策。

  當然,促使美國特朗普政府採取對華強硬遏制政策的背後因素是多方面的,上述分析主要集中在中美兩國競爭加劇的美國外部形勢。現實中,美國社會的內部因素也非常重要,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引發美國不同階級間收入分配的矛盾加劇,“逆一體化”現象促使特朗普政府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迎合國內勞工階級,也是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重要深層因素。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