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深度專訪:范太談中史教育缺失

http://www.CRNTT.com   2017-01-14 00:50:31  


 
  以下是專訪全文——
 
  中評社:梁頌恆、游蕙禎的立法會宣誓事件,您認為可以得到什麼反思?“港獨”現在應該怎麼理解?

  范徐麗泰:梁游兩人因為宣誓時的不尊重行為,在法院的判決之下,失去了議員身份。在這個過程中,有兩點值得進一步思考:第一,他們為什麼會當選?兩人雖然在7月份參選前簽了“確認書”,表示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但其實他們一路都支持“港獨”,到底投票給他們的人,是不是支持他們搞“港獨”?第二,從網絡上的民意調查看,不少年輕人都支持“港獨”,為什麼年輕人會支持“港獨”?

  回歸以後,為何香港能以“一國兩制”的方式維持原來的生活方式和自由度,有的年輕人不明白其可貴之處。香港有沒有能力獨立,有的年輕人也沒有深入去思考。他們喜愛香港的生活方式,擔心他們熟識的一切逐漸被“大陸化”,因而被“香港民族自決”的口號吸引。實際上,香港人不是一個民族,我們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人,說廣東話,用中國字,我們跟內地同胞是同文同種,同一𠆤民族。 如果香港人絕大多數是外國人,“民族自決”這句話才有可能、有意義。現在大聲疾呼“民族自決”的人,實在是貽笑大方,會被外國人視為笑柄。

  網絡上那些所謂的“獨立”理由,要麼是歪理,要麼是片面之詞,可是對入世未深、知識貧乏的部分年輕人來說,信以為真的接受了,說明年輕人生活在網絡世界,不掌握實際數字,也看不進報紙和雜誌。有的言論在網上也許能獲得支持,但放到真實世界裡的時候,平衡得失後,有多少人還能真的給予支持呢?

  中評社: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否和中史教育的缺失有關?

  范徐麗泰:有這樣的可能性。香港的學生和其他地方一樣,完成基礎教育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為了考到高分進入大學,可是現在高中歷史考試題較難取得高分,所以選修的學生越來越少,大概只有10%。初中的中國歷史科,教育局認定是必修,實際是“說一套做一套”,因為不是獨立成科,有的學校將它納入了國際史,有的放在綜合人文科,有的把三年的內容壓縮在一年,本質上就沒有重視過中國歷史科。可悲的是,這不是在港英政府的時候發生,而是特區成立了以後才發生。

  年輕人不了解過去中國人是怎樣受到外國人欺負,才會拿著“龍獅旗”遊行。對於“一國兩制”的產生,年輕人也不了解,有的說制訂《基本法》時沒有問過他們,這可能是事實,因為在1990年前他們還沒有出生、或未懂人事。想當年,在香港成立了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經過“三上三落” 的諮詢程序,港人的意見並沒有被忽略,而是受到了尊重,說沒有問過香港人,與事實不符,也反映出講此話者自己的基礎知識薄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