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杜平:“習式外交”的策略與能量 | |
http://www.CRNTT.com 2014-03-12 09:50:44 |
2013年6月8日至9日,習近平和奧巴馬在加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了兩天的會晤,就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達成了共識。雙方同意以不衝突、不對抗的方式處理兩國間的分歧,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到合作共贏。 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由中方首先提出,核心是不對抗、不衝突。可以說,這是中方對自己戰略意圖的表白,是對美國的一種承諾。可是,對美國而言,這顯然是一個包袱和約束。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本質就是對抗,而放棄對抗就等於放棄遏制。因此,在“習奧會”之後,美國在東海和南中國海爭端中以及其他重大問題上,並沒有改變對抗中國的政策。這就意味著,中國也必須兩手應對,既要避免無謂的對抗,又要不懼對抗、善用對抗。 2013年11月23日,中國方面出人意料地宣布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範圍涵蓋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全世界都很清楚,這是中國針對日本“國有化釣魚島”所採取的又一反制措施。 然而,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不只是針對日本,而更是針對其背後的美國。美國在釣魚島爭端中公開偏幫日本,目的就是要把中國死死堵在近岸海域,阻斷中國走向海洋強國之路。中方這項出其不意的宣布,使美國措手不及,因而本能地做出了對抗的反應,包括出動兩架轟炸機沿防空識別區盤旋,以示抗議。可是,幾天之後,美國竟然做出退讓,同意本國民航飛機遵守中國防空識別區的管制規定。美國欺軟怕硬,由此可見一斑。當然,美國不會輕易承認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存在,但對於這一即成事實,它已經無力改變,只好默認。 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劃定,是中國對美國主導的東亞舊格局,所發起的一次空前無畏、空前有力的挑戰,也是對美國反應模式和反應能力的測試。中國此舉所發出的信息非常明確:中國正在崛起,這個進程還在持續,美國必須承認和習慣;中國有勇氣和能力反擊美國發動的圍攻,再也不會以忍氣吞聲地默默承受;中國是亞洲最大的國家,不會放棄主導亞洲事務的天然權利。 最近幾年,很多人都在議論“韜光養晦”策略的得與失。習近平執政之後,中國主動進取的外交姿態,使外界認為中國已經放棄了這一策略。種種議論,其實都失之偏頗。中國傳統的謀略智慧,講究法無定例,不拘一式,順勢而為。鄧小平當年提出的外交策略,是基於當時的時局判斷,既要韜光養晦,更要有所作為。兩者交互並用,才可相輔相成。不善於韜光養晦,就無遠謀大略;沒有遠謀大略,就不能有所作為;不能有所作為,“韜光養晦”就無意義。在過去一年裡,中國在對外事務中之所以能夠做到積極主動、靈活應對、沉穩進取,就是因為既接受現狀,但不苟且於現狀;既善於韜光養晦,又不被“韜光養晦”所羈絆。 東亞地區的國際秩序還在演變之中,中美兩股力量將決出東亞新格局。而在適當時候,中國還會繼續借助與俄羅斯的親近,借力使力,以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不久之前,當索契冬奧會開幕式被美國和歐洲領導人冷待之際,習近平專程赴俄羅斯捧場,就是典型的事例。而在烏克蘭危機中,中國一邊隔岸觀火、一邊適度介入美俄博弈的策略,更加值得關注。中國的目標,就是要在新的亞太格局中成為主導者之一,不再做被動無奈的接受者。而在這個進程中,“習式外交”過去一年所展露的雄心、膽識和能量,已經讓對手心生敬畏、不敢輕蔑。這個關鍵的開局,預示著在未來的大國博弈中,中國還將營造出更多別開生面的棋局。 作者是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