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毒生姜”何以能“特供”中國人

http://www.CRNTT.com   2013-05-07 12:23:28  


生薑(資料圖)
 
誰才是毒生姜的親爹娘 

   2013年05月06日09:20 來源:荊楚網 作者:郭元鵬 

  正值種植生姜時節,記者來到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王家莊街道農村姜田里,看到農戶正往地里撒著一種東西。記者找到農戶丟棄的包裝袋,發現這是一種叫神農丹的農藥。這種神農丹每包1公斤,正面印有“嚴禁用於蔬菜、瓜果”的大字,背面骷髏標誌和紅色“劇毒”字樣。當地農戶說,他們吃的姜不使用農藥。(5月5日《新華網》)

  這篇新聞是央視記者採訪的,有關專家將其稱之為“毒生姜”,這樣的稱呼一點都不過,就連種植戶也不願意品嘗,而是專門給自己家食用的生姜留出了田塊。表面上看,這些種植戶很不道德,其實“毒生姜”的生身父母並不是他們。

  問題農產品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在這裡也沒有必要一一列舉,鋪天蓋地的消息就是明證。想起前幾天帶著“一群媽媽”去旅遊的那位男青年。其實,這些有毒農產品也有這麼“一群媽媽”。

  它的親媽就是農業部門。正是因為農業部門的縱容才生下了一個個“毒寶寶”。就在前不久,當公眾質疑農藥殘留問題的時候,農業部副部長牛盾還信誓旦旦地說“有些人就是大驚小怪,天天吃藥也有殘留沒見誰不吃藥,農產品殘留不值得大驚小怪。”正是各級農業部門都有了這樣“不值得大驚小怪”的心態,才放鬆了監管和指導,才使得一批批農產品的“毒寶寶”誕生了。

  它的幹媽就是農藥企業。按照規定,對農藥的生產和銷售都有嚴格要求,尤其是對高毒農藥的生產設立了門檻,有的農藥已經被取消。而事實上是什麼呢?有些被取消的農藥依然在生產,有的則打起了游擊戰,把原來的農藥改頭換面後重新申報,於是寫著低毒的農藥的瓶子里卻裝著“老酒”。

  它的姨媽就是銷售小店。國家明文規定,不准鄉村小店銷售農藥,可是在廣大農村,村頭小店、農民家庭都有銷售農藥的。由於這些人賺錢心切又不懂合理使用農藥,在農戶購買農藥的時候,總是要求農戶加大藥量,還老是推薦高毒農藥。筆者居住農村,深知其中奧秘。一袋井岡黴素在噴施水稻的時候,可以防止半畝地,而大家的畝使用量卻是15包以上。

  它的姑媽就是市場監管。一個農產品總要進入流通環節,進入市場。而蔬菜進入市場是有監管部門的,從產品採購到運輸到進入市場,都有很多部門在檢測監管,大多市場還設有“農藥殘留”檢測關口。正是因為這些關口成了擺設,才使得有毒農產品長驅直入到人們的餐桌,於是連吃死人的事情都發生了。如果有毒農產品無法進入市場,哪個農民還會生產這樣的產品。

  在“一群媽媽”“愛兒心切”的溺愛之下,一個個“毒寶寶”在成長。

  最後,我要給這些不吃“毒生姜”的種植戶說句悄悄話:毒生姜你們是沒吃,可是別人生產的毒大米、毒土豆、毒豌豆、毒辣椒你們吃沒吃?

  吃著生態、環保、綠色、無公害的青青菜苗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包括我這個身居農村的時評人。消滅農產品“毒寶寶”,有關部門要勇於當“後媽”。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