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每次反恐都給其他國家上了一堂課

http://www.CRNTT.com   2013-04-17 10:50:32  


  中評社北京4月17日訊/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比賽遭遇致命的恐怖爆炸事件,造成3人死亡、百餘人受傷。南方都市報今天登載和靜鈞的文章《戰勝恐怖主義是個長期的過程》指出,“美國都遭遇恐怖襲擊”,這個題目放在恐怖活動不止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或許沒有多大意義,但放在所有穩定和增長型的國家或經濟體上,則意義重大,美國每一次對各類型恐怖活動的反擊,事實上都給其他國家上了一堂反恐課,唯有意識到恐怖威脅的普遍性及長期性,我們才可以感同身受,與美國人民站在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的立場上。

  波士頓馬拉松比賽場造成3人死亡、百餘人受傷的連環爆炸,被白宮以“恐怖行為”來處理,FBI確認是“恐怖襲擊”。儘管目前尚不明確是何人策劃及實施了爆炸事件以及背後的目的,但這一事件又會讓人們把話題的焦點放回到本世紀以來一直在爭論的恐怖主義問題。

  從歷史的視野看,恐怖主義並不是後工業文明時代的畸形胎兒,而是與權謀政治同步發展的一種悠久的暴力手段。蘇格拉底門下大弟子、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就論述過恐怖活動對敵方居民造成的心理影響。歐洲文藝復興帶來了人文主義,法國啟蒙運動帶來了理性主義,隨著理想主義的古典自由主義政治學的興起,“有限戰爭理論”及人道主義等滲入了戰爭倫理,針對非戰鬥人員和平民的暴力恐怖活動從合法暴力中剝離,但並不意味著恐怖主義從此消失,非政府和並無國家地位的組織接過了恐怖主義鬥爭的旗幟,逐漸崛起為一種非傳統安全的威脅,成了禍害各國的隱患。

  一直以來,各國都同時面臨著兩條“反恐戰線”:一是滲透型的來自境外恐怖組織的威脅,或“國際恐怖主義”威脅;二是內生型的本土的恐怖分子或組織的威脅,或本土極端組織或極端主義分子的威脅。國際恐怖主義分子多施以劫機、爆炸、綁架人質等手段,而“9.11”這樣大規模的遠涉他國進行有組織的攻擊,並造成如此慘重後果的事例並不多見。本土型的恐怖襲擊,多施以刺殺、投毒、爆炸、槍擊等手段,如美國俄克拉荷馬爆炸案、日本奧姆真理教徒地鐵投毒案、挪威奧斯陸槍擊慘案等。

  而現在,除了以上兩種威脅之外,還存在一種“國際恐怖主義本土化”的新型恐怖襲擊,“本土化”不同於原先就滋生於本國政治土壤下的本土恐怖襲擊,是一種外在的、含有國際因素利益訴求的國際恐怖主義的“內化”。美國“9.11”之後發生的胡德堡軍營槍擊恐怖襲擊案,就是美國本土人士,基於對海外恐怖組織的同情而發動的一場自發式的襲擊,是一個內化的恐怖活動,與俄克拉荷馬爆炸案單純因對國內政策或對司法不滿而採取的極端行動本質不一樣。

  從國際政治大舞台上看,美國作為當今“一超獨霸”的國家,充當著“世界警察”的角色,比起其他國家,更容易招惹境外恐怖組織的仇視,是“國際恐怖主義”的首選攻擊目標。“9.11”事件被認為是以拉登為精神領袖並以阿富汗為據點的“基地”組織所策劃,是“基地”組織對美的報復性行為。美國憑借強大的國力和技術力量,構築了堅實的反恐體系,順勢成立國土安全部,“9.11”事件也成了美國受外來恐怖組織襲擊得手的一個孤例,而相比之下,印度則經常受到滲透型外來恐怖組織的侵擾。美國又是移民國家,多元社會只要存在結構性不合理,就容易滋生本土恐怖勢力,它與極右翼政治結合,成為極右翼政治的打手。現在,隨著國際恐怖主義“本土化”,美國又面臨著新的威脅。

  “美國都遭遇恐怖襲擊”,這個題目放在恐怖活動不止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或許沒有多大意義,但放在所有穩定和增長型的國家或經濟體上,則意義重大。美國尚且還與恐怖威脅奮戰,何況是其他國家?美國每一次對各類型恐怖活動的反擊,事實上都給其他國家上了一堂反恐課。唯有意識到恐怖威脅的普遍性及長期性,我們才可以感同身受,與美國人民站在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的立場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