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無錫尚德破產的積極意義 | |
http://www.CRNTT.com 2013-03-24 10:16:08 |
證券時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尚德破產案涉及債務數十億元人民幣,是近年來規模較大的一起破產案,加之其民企身份和身處光伏行業,備受各界關注。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時風光無限的行業驕子,走到如此暗淡一步,不禁讓人唏噓,但撇開這些情感因素,尚德破產案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文章分析,首先,它體現了市場約束機制在發揮作用。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很難進行市場化破產。一些企業因投資冒進和經營不善,早已失去財富創造功能,仍然靠社會資源甚至公共資金注入維持著生命,成為毫無價值的經濟僵屍。這種現象的存在,破壞了市場紀律,製造了道德風險,它鼓勵企業罔顧產業發展規律和經濟效益,不計風險,一窩蜂地盲目投資。缺乏破產約束下,做大規模成為一些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的第一目標,因為只有做大規模才能以“大到不能倒”來綁架政府,如果冒險成功則利益歸於少數人,如果失敗則有政府來解圍甚至解套。光伏業遍地開花,野蠻生長,這種機理在背後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次尚德破產,既是對過度冒險企業一種必要的市場懲罰,也是對扭曲的傳統政商關係進行的一次切割,對重建市場紀律無疑有著正面的意義。 作為企業最硬性的約束,破產機制對提高企業效率甚至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破產機制能正常發揮作用的經濟,才是健康的市場經濟。以美國為例,破產機制在大多數行業都能正常發揮作用,但底特律的汽車業因“大而不能倒”曾兩次得到政府救助,直接後果就是困擾其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得不到根本解決,其國際競爭力逐步落後於德國和日本。同樣,金融業也因“大而不能倒”受到美國民眾的長期批評。2008年9月18日,當雷曼公司破產的消息傳出後,一些美國人歡呼這是市場經濟的勝利,甚至宣稱這一天是“市場勝利日”。顯然,這些人並不是在幸災樂禍,他們的觀點是基於道德風險會嚴重腐蝕市場經濟這一危險性的清醒認識。 對中國來說,政企邊界一直模糊不清,政府越界的情況普遍存在,破產難一度成為社會問題。1998年廣東國投破產清算案創下了一個市場化處理債權債務關係的良好先例,但這一傳統並未得到很好繼承。2004年中航油發生巨虧事件後,雖然進入了破產保護程序,但最終以公共資源支付對價的方式了結,並未進行破產清算,有限責任公司變成了事實上的無限責任公司,破產機制未真正發揮作用,殊為遺憾。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