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於時語:評奧巴馬訪問東南亞三國 | |
http://www.CRNTT.com 2012-11-17 09:52:31 |
從內政角度,奧巴馬連任總統稱得上是個歷史性事件,標誌美國社會演化的若幹趨勢從量變走向質變,有待另文述評。從對外政策角度,這意味著美國面對亞太地區的“樞軸轉向”的深化。奧巴馬在大選後的首次外訪,是參加東盟(亞細安)的金邊峰會,並且將“順便訪問”緬甸和泰國,充分展示第二任奧巴馬政府的意向。 目前的國際氣候,首先是中東緊張局勢的惡化,尤其以色列對加沙的大規模空襲,再加敘利亞全面內戰失控和國際化。這還不提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政黨組織的全面崛起,以及圍繞伊朗核危機的戰爭風雲。其次是歐洲持續的經濟危機,抗議緊縮政策的總罷工席捲全歐,顯示歐洲民眾對經濟困難的忍耐性達到了臨界點。除了希臘等負債國被歐元區開除的前景,《紐約時報》開始討論德國主動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歐洲一體化過程面臨前所未有的離心主義挑戰。 對比之下,東亞地區顯得相當穩定繁榮,即便是月前激烈的中日領土爭議也已顯著降溫。奧巴馬在此際選擇中國“後院”,尤其是美國總統極少或從未踏足的柬埔寨和緬甸,作為贏得連任之後的首次出訪地,其外交信號十分明顯。 柬埔寨固然是東盟峰會的東道國,但也是最親近中國的東盟成員,甚至被視為北京的馬前卒,使得東盟無法在南中國海領土爭議上“一致對華”。緬甸不但在經濟上被看成是中國的“殖民地”,更尚未脫離軍人專制統治的陰影。至於泰國,不僅與中國沒有任何領土爭議,而且也是華裔華人與本土主導族群關係最好的國家。奧巴馬首訪這三國,而不是在領土問題上抗華的越南或菲律賓,表面上避免了公開向中國叫板,實際上卻因到“後院”挖牆腳,而更會令北京芒刺在背。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