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廣昭:日本勿低估中共“保釣”的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2-09-12 09:41:02  


 
  中國最高層接連發表如此強硬的外交言辭,實為罕見。但如若了解中國內部的現實狀況,便不覺意外。

  近些年,外界越來越感到中國外交的咄咄逼人姿態。西方把中國時而具有進攻性的外交政策歸因於其經濟的崛起,但美國波士頓學院政治學教授羅伯特.羅斯(Robert S. Ross)卻不這樣認為。他去年在《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上發表文章稱,中國對鄰國採取的富有進攻性的外交政策源自於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支持,與中國崛起無關;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並非是中國經濟信心的反映,恰恰相反,這是中國經濟正在弱化的反映。

中國民眾對日憤怒出自內心

  的確如此,近些年,中國國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和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不平等現象加劇,通貨膨脹飈升,住房價格高昂等問題,都意味著中國社會的不穩定狀態將持續下去,以經濟為根基的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受到影響。中國執政黨一度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因為互聯網的興起,也開始惡化。這些都迫使以維穩為重的中國政府在明確外交政策時,越來越關注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

  而恰恰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由於歷史以及教育體制等原因,非常強烈,尤其是對日本。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美中問題研究所主任彼得.海斯.葛瑞斯(Peter Hays Gries)8月23日在《紐約時報》撰文稱,中國民眾對日本的憤怒是發自內心的,它根源自中國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對於大部份中國人來說,日本人是“惡魔”,中國對日本的仇恨“源遠流長”——從1894至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到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犯下的例如“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暴行。反日已經成為中國人倫理道德的一部分,這讓它有別於其它轉瞬即逝的民族主義情緒。

  不得不說,葛瑞斯教授的分析是恰切的。糟糕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不但沒有對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緒進行長期的疏導,恰恰相反,而是利用教育和宣傳體系對公民集體灌輸了對歷史的某種特定認知,強化了“受害者”的心理。這導致大部分中國人對日本存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仇視情緒,一旦中日發生衝突,民族主義情緒便不可阻遏。

  筆者對此深有感觸。前幾日,筆者在北京一家理髮店剪發,閑暇之餘和一位二十七八歲的理髮師閑談。我問他對釣魚島問題有什麼看法,他一下子特別激動:“政府太軟弱了,只要共產黨打‘小鬼子’(日本人),我堅決支持。”我接著問,“你不怕打仗會打到北京嗎?”他頓了下說,“不管它,日本人就是欠打,反正我支持共產黨跟日本幹一仗”。而當我問他為何如此仇視日本時,他沉默了。我暗示說“是因為歷史嗎”,他回答說“是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