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債務危機主導中歐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1-12-24 08:48:25  


回顧2011年,歐債危機持續發酵,中歐關係變化很大程度上為這一大的經濟背景所主導。
  中評社北京12月24日訊/(評論員 劉明禮)中歐關係的主要內容是經貿關係。回顧2011年,歐債危機持續發酵,中歐關係變化很大程度上為這一大的經濟背景所主導。 

  首先,歐盟調整對華經貿政策,加強保護內部市場,防範中國競爭力提升對其造成的衝擊。21世紀以來,歐盟競爭力一直呈下滑趨勢,2008年金融危機後又受重創,加之2011年以來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歐盟經濟下滑風險不斷加大。為化解債務危機,歐洲各國大幅緊縮財政,內需與投資受限;鑒於通脹嚴峻,歐洲央行今年兩次加息,抑制了經濟增長。因此,歐盟要穩步復甦,必須在外貿方面有所作為。一方面,歐盟加緊對外貿易談判,進一步要求中國開放市場;另方面,由於內部市場萎縮,歐盟對外來產品對本國企業的衝擊更為敏感,加緊對內部市場的保護。 

  在這一大的背景下,5月14日,歐盟決定對中國高檔銅版紙徵收8%-35.1%的反傾銷稅及4%-12%的反補貼稅。歐盟對華反傾銷常見,但實施反補貼懲罰措施尚屬首次,開創“雙反”先例。歐盟通常不對“非市場行為體”搞反補貼,以免遭報復。針對中國出口的銅版紙,歐破例搞“雙反”,凸顯其維護歐盟企業利益的“決心”。除了債務危機的壓力外,歐盟調整對華經貿政策還有深層考慮,防範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對其高端產業構成威脅。 

  中國是歐盟僅次於美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對華貿易逆差導致“中國經濟威脅論”在歐十分流行。金融危機後,中歐經濟實力消長對比更明顯,“經濟威脅論”有升級趨勢。歐盟擔憂,中國產品的衝擊不再限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已呈現出向高端產業發展的趨勢。目前,歐在亞洲已與韓國達成協議,並把印度、東盟、日本列為未來優先目標。歐盟與中國周邊國家搞自貿區,目標雖不直接針對中國,但客觀上勢必造成“貿易轉移效應”,排擠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