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趙立人:辛亥前後,陳炯明盡了最大努力

http://www.CRNTT.com   2011-10-17 15:15:22  


 
相關鏈接:

陳炯明:百世功業難定論 
 
  2011-10-13 13:43 來源: 深圳商報 記者 夏和順

  陳炯明1933年在香港病逝,“家貧幾不能備棺殮,義故助之,始成喪。”辛亥革命一代元勛,曾叱咤南粵的一代梟雄,竟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章太炎都看不過眼了,他說:“餘獨傷其不幸,以惡名見蔑,故平其議而為之銘。”

  陳炯明去世後,歸葬惠州紫薇山。惠州市委、市政府先前審查通過了修繕陳炯明墓園的工程規劃設計方案,計劃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完成修繕工程。但記者獲悉,由於徵地和房屋拆遷等問題沒有解決,墓園一直未能動工修繕。

手創“循軍”,惠州起家

  陳炯明(1878—1933),字競存,廣東海豐人。1908年畢業於新式廣東政法學堂。1909年,陳炯明當選為廣東諮議局議員,從此開始政治生涯。他在諮議局提出“籌辦城鎮鄉地方自治議草”,建議設立城鎮鄉地方自治研究所,專門研究城鎮鄉自治辦法,選通曉法政人員入所研究,推動自治進行。

  陳炯明與惠州有著極深的緣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同盟會南方支部決定迅速響應。陳炯明被任命為東江起義軍總司令,鄧鏗任該路參謀長,進攻廣東陸路提督駐地惠州。陳炯明和鄧鏗在淡水設立領導機關,聯絡附近農民、手工業者、鄉團、綠林等,組織起數千人的隊伍,惠州古名循州,這支隊伍因此稱為“循軍”。

  10月下旬,起義軍攻下淡水圩,隨即進逼惠州城,與清陸路提督秦秉直統率下的清軍激戰,同時分兵先後收複博羅、河源、和平、海豐,各路聲勢日盛。11月6日,兩廣總督張鳴岐調巡防營援救惠州,至博羅蘇村即被起義軍截擊,狼狽逃回東莞石龍。駐守惠州的清軍許德普營被起義軍擊敗,完全潰散,洪兆麟營則在革命軍的策動下陣前起義。秦秉直見外援斷絕,內變又生,無法再守,遂於11月9日投降,號稱天險的惠州城就此光復,其所屬十縣亦告平定。

  陳炯明對惠州也頗有感情。1922年,他居住惠州時,見西湖多年來未疏浚,湖濱道路不通,景物大多毀壞,於是帶頭倡議修葺西湖,並親自撰寫《修理西湖募捐序》,對此,惠州人至今也感念陳炯明。

從代理都督到廣東省長

  1911年11月9日,即惠州光復的同一天,廣東宣布獨立。兩廣總督張鳴岐逃走,各界代表在諮議局召開大會,推舉胡漢民為都督。胡漢民由香港抵達廣州就職後,因未掌握可靠的武裝力量,“乃電陳炯明派得力部先來省協助”,陳炯明將循軍進行整編,一部赴廣州,一部留惠州。11月17日,臨時行使議會職權的各界代表大會根據胡漢民的提議,推舉陳炯明為副都督。

  陳炯明到廣州後,胡漢民“與商軍政各事,夜深遂留與共榻,外間謠言盡息。”陳炯明自請率軍北伐,胡漢民即任其為北伐軍總司令,準備率大軍出發。陳炯明又發起組織“軍團協會”,作為軍隊的代議機構,其自任會長。

  胡漢民任廣東都督不久,即隨孫中山赴南京臨時大總統府任職,陳炯明被舉為代理都督。二次革命失敗後,陳炯明流亡南洋。1916年,他又在惠州附近成立廣東共和軍總司令部,任總司令。袁世凱死後,陳炯明北上晉見段祺瑞、黎元洪,獲“定威將軍”稱號。1917年,他隨孫中山南下護法,11月任廣東省長親軍司令,12月任援閩粵軍總司令,率親軍組成援閩粵軍,率部入閩,援閩粵軍擴編為兩個軍後,他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1920年8月,他奉命回師廣東進攻桂軍,10月28日,攻克廣州,任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