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妄談孝道,是北大的墮落

http://www.CRNTT.com   2011-10-14 11:03:34  


 
  其實道德饑渴症幾乎在任何歷史時期都存在,只是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而已。原因就在於,道德本來就是法律底綫基礎上的更高要求,它內在地就有一種追求盡善盡美的傾向。用康德老人的話說,道德是這樣一種東西,“人們越是經常持久地對之凝神思索,它就越是使內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和敬畏”。因此,以道德的眼光去關照現實的世界,從來就不會覺得滿意;覺得或假裝覺得滿意的,從來都只是那些企圖用良好的社會道德狀況去標榜自己功德的人。

  人類社會就是在這種從不間斷的道德饑渴狀態中走過來的,以前是,今後也仍然會是。這是由不完善的人組成的不完善的社會永遠不可能改變的現實。而且,正如英國著名法理學家哈特所指出的,人類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哪個社會是因為道德嚴重敗壞而崩潰的;真正造成社會崩潰的,是制度。所以,過分的道德饑渴症,是完全不必要的。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尋求改進我們的道德狀態。畢竟,制度經濟學告訴我們,良好的道德狀態有助於大幅降低一個社會的交易成本,從而促進社會的產出和福利的提高。

  改進當前社會的道德狀況,應該把握的原則很多,但是有兩條至關緊要,必須首先牢牢把握:

  第一條是,不能僅僅在道德領域內尋求道德問題的解決方案。康德認為,“一個民族良好道德的形成首先就要期待於良好的國家體制。”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而認為,道德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範疇,不僅取決於同屬上層建築的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和設施等,而且與後者共同取決於經濟基礎。因此,要想解決道德問題,一定得從政治、經濟制度等更寬廣、更根本的領域著眼。

  第二條是,必須發揮好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自身必須帶頭改進道德。因為首先,政府作為公共權力的受托者,一舉一動對公衆權利的影響巨大,僅僅依靠法律制約,總有力所未逮之處,必須有足夠的道德感對“幽暗之惡”予以自制。其次,為政者的道德狀況是影響普通民衆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超長期“君師合一”傳統的國度裡。

  另一方面,政府要盡量克制對普通公衆提出道德要求的衝動。政府本質上是強制力的合法壟斷者,政府跳出來對普通公衆提本質上是非強制的道德要求,總不免讓人產生被強制的感覺,不僅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容易激起反感。特別是在當前民衆對一些官員道德水平持嚴重懷疑態度的情況下,人們更容易對政府的道德倡導產生逆反心理。

  總而言之,我們真正應該饑渴的,不是道德,而是制度;尤其需要著力的,不是倡導道德改進,而是推動制度變革。首先必須提高道德水準的,不是普通民衆,而是大人先生、各界精英們。假如做不到這些,那麼我們社會的道德狀況就不可能改善,我們的道德饑渴症就是無藥可救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