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中國崛起模式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矛盾性 | |
http://www.CRNTT.com 2010-12-27 11:51:06 |
中國的“被崛起”歷程 中國崛起模式是一種“被崛起”模式,而不是一種通過自身積累,內生增長發展的模式。它是在全球化發展下,全球產業大轉移、大搬遷的結果。試想:當世界一半企業遷往中國,一半產品在中國加工生產,世界會怎樣呢?中國又會怎樣呢? 在全球一體化時代,資本已超越國界,把全球作為一體,對資源加以整合配置以求資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潤的最大化,“U型曲線產業分工結構”正是這種配置的結果:即產前研發與產品的營銷在歐美,這兩者都屬高利潤,主要由跨國公司掌控,而處於中間的生產加工程序在發展中國家(主要在中國)進行,由此形成兩端高利潤、中間低利潤的U型生產配置曲線(也被形象地稱為“微笑曲線”)。 為何選擇中國?因為中國有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穩定的國內政治、完善的配套設施以及潛在的巨大消費市場。這種選擇也具有偶然性,最初是港商、台商合資企業進入中國沿海城市,中國加入WTO後國外資本大量湧入,中國抓住了全球化的機會,成為全球最有活力的投資中心,同時它反過來又促進了全球勞動和產業分工,越來越多的全球公司希望抓住中國發展的機會,以免被邊緣化。正是這種互動和漣漪效應,使中國用30年走過了世界工業化200多年的歷程。 1978年以來中國已獲得5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世界投資中心,美國500強企業前10名都有在中國投資,並且它們在中國的生意份額越來越大,超過其本土成為盈利的主要來源。開始轉移到中國的企業主要集中於低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然後漸漸上升到中高端產業。 其次,大量外資的湧入使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平均增長率達9.5%以上,是美國增長率的3倍。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和製造業大國,有望明年超過美國,結束美國在製造業110年雄踞全球首位的歷史。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