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
擴大消費的三個主要著力點 | |
http://www.CRNTT.com 2009-11-28 08:10:42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均呈下降態勢。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從1978年的91.7%下降到2007年的53.4%,對城鎮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約為-300%。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從1978年的35.7%下降到2007年的20.3%,對農村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約為-44%。 1978年以後,隨著國家人口政策的調整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城、鄉人口占全國的比重呈反向變化。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從1979年的18.4%上升到2007年的44.4%,對城鎮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約為533%。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從1979年的81.6%下降到2007年的55.6%,對農村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約為-30%。 1978年以來,中國城鄉居民消費傾向總體上也呈下降趨勢。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從1978年的1.18下降到2007年的0.86,下降了0.32,對城鎮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約為-133%。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從1978年的1.03下降到2007年的0.79,下降了0.24,對農村居民消費率變動的貢獻約為-26%。 總體來看,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居民收入、尤其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速低於經濟增長速度,居民消費傾向的下降又使得消費的增長速度低於收入增速,導致居民消費率不斷下降,進而導致總消費率的下降。1979-2007年,居民消費率對總消費率變動的貢獻度為-93%。其中,城鄉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對總消費率變動的貢獻合計約為-152%,城鄉居民人口結構變動(即城市化率的提高)對總消費率變動的貢獻合計約為135%,城鄉居民消費傾向下降對總消費率變動的貢獻合計約為-76%。可以看出,城鄉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是中國消費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城鄉居民消費傾向下降對消費率下降也有較大影響。特別要指出的是,城市化率提高是中國消費率變動的唯一正向促進因素。城鎮化率偏低,城鎮化進程落後於工業化進程,也是中國消費率低、投資和消費失衡的重要原因。 4.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集中,向城市集中,向少數人集中,是居民收入和消費傾向下降的主要原因 收入是消費的主要決定因素,收入分配結構決定了消費分布結構。從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變動趨勢來看,中國國民收入在上世紀90年代後在不斷向政府和企業集中。 (1)國民收入向政府和企業集中,導致居民收入比重下降 居民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居民收入最主要來源的勞動者報酬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二是居民收入在國民可支配總收入中的比重下降。 按收入法核算,GDP可分為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淨額和營業贏餘。表3數據顯示,在中國GDP結構中,勞動者報酬所占比重在1995年以後開始逐年下降,固定資產折舊所占比重基本穩定,而生產稅淨額和營業盈餘比重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國民收入分配不斷向政府和企業集中。2007年,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僅為39.7%,比1995年下降了11.7個百分點;生產稅淨額占GDP的比重為14.2%,比1995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營業盈餘占GDP的比重為31.3%,比1995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尤其是2003年以後,勞動者報酬所占比重出現較快下降,而營業盈餘比重有較快上升,反映出國民收入在加快向企業集中。 從國民可支配總收入分配結構來看,也反映出國民收入在加快向企業集中。1992-2005年,企業(包括金融部門)占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從11.7%上升到20%,上升了8.3個百分點;政府占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先降後升,2005年為20.5%,與1992年接近;居民占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從68.3%下降到59.4%,下降了8.9個百分點。尤其是進入新世紀(002280,股吧)以後,企業占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基本呈逐年上升的態勢,而居民所占比重基本上是逐年下降(見表4)。儘管2006-2007年數據沒有公布,但作為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來源的勞動者報酬在GDP中的比重繼續下降,可以判斷出國民可支配收入向企業集中的趨勢還在繼續。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