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文化復古 不過是一張“畫皮”

http://www.CRNTT.com   2009-09-24 11:32:35  


“走火入魔”的“複古”風不過是披了一張傳統文化的“畫皮”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訊/紅網今天發表呂紅霞的評論文章“文化複古不過是一張‘畫皮’”,作者表示,“…明眼人已經看出來了,大張旗鼓地以花樣方式繼承發展傳統文化本身玩的就是一種形式,甚至枯瘦得只是一種概念,可是,由於看客們強加上去了內容,那些以經濟效益為目的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宣傳。如果說文化‘複古’風也有點可取之處,或許也就在於此了吧”。文章內容如下:

  “傳統節日的發展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不是回到過去。”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王蒙近日在浙江寧波鎮海區舉行的“2009年中國傳統節慶文化論壇”作關於傳統節日若干思考的發言時表示,部分學校要求學生穿古裝誦三字經有點走火入魔。(據9月21日中新社)
  
  每每有讓學生穿古裝誦三字經、舉行古代成人禮、舉辦“淑女班”等消息傳出,都會在社會上引起一場“口水戰”,至於最後這些“複古”的文化傳統教育方式究竟有沒有堅持、收效如何,似乎甚少人去關心。當然,對於處於輿論旋渦中心的“肇事方”來說,這些也不重要,因為其想要的眼球效應已經產生了。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這是個時髦的熱點話題,因為沒有定論,所以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這中間,也有一些不以文化傳承為目的的人,便拿傳承傳統文化當了幌子,演了一出並無多少內涵但卻讓人眼花繚亂的戲。戲是假,但看戲的人卻往往當了真,為自己的不同理解爭得面紅耳赤,而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卻在旁邊一遍奸笑著大叫“掐起來,掐起來”,一邊志得意滿地數鈔票。
  
  眼球效應,品牌效應(或者叫名氣效應),然後轉化為經濟效應,這才是他們的真正目的。而認真的看客無意中當了其炒鍋下的柴,被利用了。
  
  其實,被熱會熱點左右慣了的人們被利用一次也沒什麼,關鍵是這種炒作容易誤導大眾。的確,現在我們的確在考慮如何繼承發展傳統文化,可誰說過要回到古代去,不論精華糟粕將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一股腦兒地吞下去?封建社會,先帝的規矩現任帝王還能改呢,更何況民主文明的當代?怎麼能一味地遵循“古制”?
  
  說到底,“有點走火入魔”的“複古”風不過是披了一張傳統文化的“畫皮”,其內核還是狹隘的個人利益。換句話說,文化傳承也被這部分人利用了——雖說利用得有點不著痕跡。
  
  或許,明眼人已經看出來了,大張旗鼓地以花樣方式繼承發展傳統文化本身玩的就是一種形式,甚至枯瘦得只是一種概念,可是,由於看客們強加上去了內容,那些以經濟效益為目的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宣傳。如果說文化“複古”風也有點可取之處,或許也就在於此了吧。
  
  對於這種披著“畫皮”的複古風,一笑置之或者漠然視之可能是最好的處理辦法,因為當眼球效應不再,這場沒有內涵的戲自然就會偃旗息鼓,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