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鐵礦石談判 理性看待“中國價格”

http://www.CRNTT.com   2009-08-25 12:02:34  


對鐵礦石談判的成果應該“得意”卻不可“忘形”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訊/“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與澳大利亞第三大礦石企業FMG公司簽訂了為期半年的長期供貨協議,全球鐵礦石市場首次出現‘中國價格’,沉悶的鐵礦石談判終於吹進一股新風。”《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登出原國鋒的文章對此作出評論——“理性看待“中國價格””  

  與超級鐵礦石進口大國的地位極不協調,作為每年進口5億噸鐵礦石的大國,我國享受的價格待遇卻不如那些進口數千噸水平的小國。據統計,因為缺乏統一的“中國價格”,我國鋼企每年多付的買礦款項高達數千億元!造成這種局面的,內外因兼有,但終究還是內因所致。即國內鋼企各自為政,分別與海外礦石企業談判,以至於被各個擊破,海外礦石巨頭甚至用行賄攫取商業秘密的方式占得談判主導權、定價主導權。 

  “中國價格”的首次形成,無疑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建立進口鐵礦石談判的“中國價格”邁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但也只是剛剛邁出的第一步。我們對鐵礦石首現“中國價格”必須理性看待。 

  首先,這第一步只是拿下了我們必須攻克的諸多山頭中的小小一個。根據談判慣例,我國將參照與FMG公司達成的結果,繼續與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穀作進一步的談判。與FMG達成的長協價能否對三大礦山產生實質性影響,目前來看還不明確。畢竟,FMG的產品基本上全部出口到中國,在日本、歐洲市場還是空白,而三大礦山企業的市場遍及中國、日本和歐洲。此外,FMG目前2000萬噸左右的生產規模,只有淡水河穀的1/17、力拓的1/7、必和必拓的1/5。2008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為4.85億噸,FMG此次協議的鐵礦石出口量只能滿足不到10%的中國需求。 

  三大礦山巨頭的反應也證明了這一點。就在中國鋼協與FMG公司簽訂了長協價當天,必和必拓重申粉礦價格只比去年降33%,淡水河穀不予置評,而力拓的一位負責人則表示:中鋼協與FMG達成價格與力拓2009年鐵礦石價格無關。 

  其次,理性看待“中國價格”,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長效談判機制的建立,長遠地規範鐵礦石市場秩序。這個第一步雖然催生了“中國模式”的鐵礦石談判機制,但這一機制的確立和成熟還有待時日,國內鐵礦石市場秩序的規範更是任重道遠。國務院已明確規定,中國進口鐵礦石由中鋼協代表中國鋼企統一組織對外談判。政府有關部門也開始著手對鐵礦石市場加強監管,頻出重拳整治國內鐵礦石市場秩序。比如:為防止國內炒作,將對進口鐵礦石實施統一價格;嚴格代理制度,解決有的企業買不到鐵礦石的問題;對進口鐵礦石的流向進行監測,嚴格監督審查鐵礦石進口資質等。如果中國鋼企能够以此為契機,從各自為戰的無序混亂市場向著規範合作的共贏統一市場邁進,我們就會在國際市場上贏得更多的話語權。 

  鐵礦石談判首次實現“中國價格”,可謂“萬裡長征邁出第一步”。無論是鐵礦石還是石油,價格究竟誰說了算,你不努力爭取,是沒有人會白白賜給你的。鐵礦石談判邁出“中國價格”第一步告訴我們,團結凝聚力量,制度維護利益。只要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中國企業在價格談判中才會邁出“第二步”、“第三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