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美國強國之道 自經驗中獲取教訓

http://www.CRNTT.com   2009-07-23 11:49:09  


自經驗中獲取教訓是美國的強國之道
  中評社台北7月23日訊/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自經驗中獲取教訓的強國之道”。作者認爲:“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強大的基礎不在於不犯錯,而是在錯誤發生之後,存有多重機制,讓改革的力量可以出頭。 
”。文章内容如下:
 
  美國“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掌管一千七百億美元的資產,涉及加州一百六十萬公職、退休人員及眷屬,是全美國最大的公共養老基金之一。這個基金最近在舊金山的加州高等法院,對全球三大信用評等公司提出控告,所述的理由是這些公司對“結構式投資工具”給予“誇大不實且不合理高估”的信用評級,致該基金虧損逾十億美元。

  這家基金在二○○六年投資三檔被三家信評公司列為最高評等的結構債,總金額達十三億美元,未料一年以後這三組債券陸續崩解,幾乎血本無歸。報導指出,這三檔結構債和次級房貸抵押證券一樣,其發行機構多是國際知名金融集團轉投資或另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新公司有信用良好的母公司背書,得以在市場上發行較低利率的短期票券募集資金,然後再投資到較高利率的中長期債券,賺取差額。次級房貸風暴來了,發行公司既無法繼續在短期貨幣市場取得融資,更無法將中長期債權變現,只好紛紛跳票。

          信評出包 拖垮多家基金

  這不是第一次信用評等公司遭受質疑。照理說,信用評等應當是未來倒帳風險的一種指標,但許多事件顯示,信用評等已成為落後指標。七年前的美國恩隆公司弊案,即使市場上已出現許多異常跡象,信用評等公司都沒有採取行動,到了二○○

  一年底恩隆申請破產保護的前四天才降低評等。

  在美國社會,這樣的現象發生後,有許多管道都可以發揮“自錯誤中學習”的功能。先是公共議題的討論,繼而是在國會的聽證和辯論,然後是新管理架構的建立。當時有許多人認為信用評等機構的市場過分集中:前兩家的市場占有率就達到八成,而且在一三○家類似公司當中,只有五家獲得證券交易委員會認可為“全國級”,助長其壟斷性;於是二○○六年國會通過信用評等機構改革法,取消了這樣的認可制度,減少市場障礙。新法也要求證券交易委員會在不影響專業及獨立性的前提下,加強對於信用評等機構的監管。

  但是這項法案來得太晚了,而且下的藥或許也不夠猛,就在法律通過後的一年開始,次級房貸的風波次第發生。在美國社會,另外一個改革的管道是大型公司管理者的變更。二○○七年八月,標準普爾的總裁科比特女士辭職下台。時代雜誌曾票選美國最要為金融海嘯負責的廿五個人,她名列其中,而且排名第六。

  司法是美國另一個“自錯誤中學習”的制度管道。例如民選的紐約州總檢察長郭謨曾對三家信評公司進行調查,並在去年和他們達成改革的協議,引進新的機制,防止三家公司藉著給予優良的評等來爭取客戶,也要求他們在評斷金融產品發行者的信用之外,對於組合性產品的組成分子(原始債權)作更深入的品質調查。這次“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所提出的告訴,將是另一個由司法推動改革的可能途徑。

             多重機制 改革力量出頭

  美國有關信用評等公司的問題,到今天還沒有完全獲得解決,或許還需要時間,需要更多的改革,但從以上的發展來看,多年以來,在美國的政治、司法和社會制度下,對於信用評等制度進行改革的腳步沒有中斷過。最近歐巴馬總統所提出有關加強金融監理的政策,則是檢討金融海嘯的另一波改革力量。由此看來,美國即使在經濟上滿身傷痕,還是可以繼續向前邁進。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強大的基礎不在於不犯錯,而是在錯誤發生之後,存有多重機制,讓改革的力量可以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