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分寸把控得當 通脹預期消弭有望

http://www.CRNTT.com   2009-07-10 10:27:49  


貸款暴增,可能帶來系統風險。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訊/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央行與銀監會對當下寬鬆的貨幣信貸政策提出了警示。銀監會紀委書記王華慶指出,信貸支持經濟增長的同時要切實防範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並認為“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出現系統性風險”。而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則撰文建議,在保持貨幣政策總體寬鬆的同時,適時適度微調。

  上海證券報發表經濟學博士馬紅漫文章表示,來自金融監管部門的聲音理應引起市場各方的高度關注。

  事實上,自去年12月23日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之後,利率這一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已有半年多的時間未曾被動用。在此期間,以信貸投放為主的數量型寬鬆貨幣政策工具成為主角,市場預計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貸將達到7萬億元的天量規模。而正是伴隨著天量信貸投放,有關貨幣政策將會逐步微調的觀點也越來越多。如果說貨幣政策作用主要在於總量經濟指標的話,那麼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成效已基本顯現,未來該政策將在保持基調不變的情況下,更加側重於微調與預調。

  文章分析,寬鬆的貨幣政策能夠對總量經濟指標優化發揮作用,但同時卻無法解決經濟運行的結構性問題。對於前者,在各項保增長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市場各方對能夠實現“GDP保八”的目標基本達成共識。而對於後者,側重於宏觀總量的調控政策並無助於經濟結構性問題的解決,比如中小企業融資、居民收入水平、消費意願提升等問題都沒有得到實質性破解。兩者間的矛盾,恰好為貨幣政策調整提供了最佳時機:宏觀調控總量目標的逐步實現,減輕了貨幣政策未來強力實施的壓力,而經濟結構的優化本身又非貨幣政策所能否發揮效力的所在。以此而言,選擇適時適度地微調、預調貨幣政策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

  汹湧澎湃的信貸資金被投入到市場中,儘管這是實現“保增長”政策目標的必須舉措,但同時也醞釀了相當大的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風險。目前全球市場普遍對未來可能到來的通貨膨脹表示擔憂,特別在美國大肆濫印鈔票的作用下,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將出現一波明顯的物價上漲。在這一背景下,如果國內自身的流動性不僅沒能及時收縮,反而同樣出現貨幣供給泛濫的問題,極有可能會加重通貨膨脹的現實壓力,是為宏觀經濟風險。微觀方面,商業銀行在鼓勵信貸的導向之下,在一定程度上放鬆了對信貸的審核要求。近期所查處的一些案例表明,特別是在房產行業領域,商業銀行放鬆信貸監管,甚至超越二套房貸款支持違規放貸的問題已較為突出。此外,還有專家推算,信貸資金中有近1.16萬億貸款資金流入了股市。由此,一旦房地產和股市等投資市場劇烈波動,就極有可能蔓延成為全面的信貸金融市場風險,這將構成對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的威脅。

  文章指出,在物價指數還處於同比負增長的情況下,市場開始普遍預期通脹產生;如此劇烈的市場變化,不利於保持宏觀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對此貨幣政策當有所作為。事實上,以貨幣政策的適時微調而言,如果能夠對政策的分寸把控得當,則非常有可能讓通脹預期消弭於繈褓之中。按照理性預期的基本觀點,一個被公眾所共同預測到的經濟趨勢往往會出現預料之外的變化,或者即便趨勢能夠依舊,但達不到之前預測的幅度,或者該趨勢根本就未有展現。究其原因就在於,一旦經濟趨勢被準確預期,那麼市場就會出現大量對衝行為,由此會遏制預期趨勢的運行。就以當下的通脹預期為例,如果貨幣政策從現在開始就在寬鬆基調下保持實質性的觀望操作,甚至開始適度收縮過剩的流動性,則不僅能減少貨幣供給過剩的風險,而且還可以逐步逆轉市場對通貨膨脹暴發的預期,最終有效避免讓“通脹預期”變為“通脹恐慌”。

  或許正是基於同樣的考慮,7月7日央行在公開市場上以正回購的形式回籠資金,回籠規模達到1700億元,並提高了相關回購利率5個基點。這極有可能是調控部門收緊貨幣政策的試探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