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讀北京近來反西化的背景及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09-03-27 08:23:21  


 
  北京的思路是,避開所有失敗的經驗,先經濟、民生而後民主。他們的目標是在50年後,將中國建成世界上最成功、最大的民主法治國家,而不需要像印度一樣紛亂無序,浪費國家及人民資源。

  中共堅持“共產黨領導下的多元政治”格局,也領受了一份巨大的歷史責任。中國社會當今幾大問題:失業下崗、兩極分化,貪污腐敗、環境污染等等,這些問題的源頭就是因為中國三十年前“一窮二白”。所以他們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三十年後的中國經濟幾乎是在以幾何級速度發展。但是社會保障系統、官員問責及監督系統,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以及法制建設等卻未能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要解決這些滯後的問題依然需要大力發展經濟,而持續發展不僅需要資本和時間,更需要黨的絕對權威。這就是北京的政治邏輯。

中國式改革的社會基礎

  關鍵是這個邏輯有非常強大的社會基礎。泱泱大國五千年歷史,其間經歷過無數次變革,每一次變革都與追求群體的自由無關。換句話說,社會變革只會來自於對基本生存權利的渴望,不會源於對意識形態的追求,今天依然如此。所以在一個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老百姓最渴望的還是小康社會、豐衣足食。民主與自由的訴求在中國基本沒有市場。

  這其實也是通過精英體制產生的中共第四代領導人,宣示“以人為本”的原因所在,也是不管地方政府如何腐敗,老百姓對中央還是非常認同的原因所在。即便是常常倡導“階級鬥爭”、無數次發動政治運動的第一代領導人,老百姓既不懷疑他們的動機,也從不懷疑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的信仰。這就是中國的現實。對於西方式民主,老百姓不僅一無所知,也沒有推行的動力和社會基礎。這恐怕是西方政治家所不能理解的。

  作為執政黨,共產黨組織嚴密、靈活有效,在領導這樣一個歷經苦難的國家進行民族複興,確實有自己的優勢,對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動就是一個例證。但是,一成不變就意味著僵化。北京顯然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又倡導與時俱進以及科學發展觀,以便在面臨新的挑戰時會更具創造能力。

  要指出的是,中共在“自我完善”的同時,也不妨借鑒一下西方的價值觀念,尤其是現代文明的精華部分。因為中國經濟增幅驚人,也付出了沉重的社會成本;市場經濟制度建立了,還漏洞百出;由於缺少權力制衡,還有很多地方受到權力的侵蝕。而處理這些問題,西方都有很好的經驗。 (作者伊銘是旅美媒體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