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門大學陳慧菁:蔡在兩岸缺乏危機處理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17-06-16 00:07:15  


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副教授陳慧菁分析中巴建交後的兩岸關係。(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金門6月16日電(記者 高易伸)針對台巴“斷交”、中巴建交蔡政府措辭回應“將重新評估兩岸情勢”,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副教授陳慧菁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蔡除強化大陸打壓行為並譴責北京破壞兩岸關係論述之外,似乎看不出有明顯危機處理能力,不論是“外交部”回應的突襲之說,又或者陸委會不排除重新檢討兩岸關係的聲明看來,均凸顯蔡政府在面對外交上的困境與策略因應之匱乏。

  陳慧菁認為,從中巴建交事件看出“外交部”不僅訊息掌握不足,陸委會做為與大陸溝通管道的機構亦無發揮作用功能。事實上蔡政府上任後包含ICAO、WHA等國際組織會議,台灣均未獲邀請出席,加上聖多美普林西比斷交與奈及利亞更名遷館事件,皆顯示兩岸關係僵化並未因為台灣訴諸國際力量而獲得改善,反凸顯大陸在國際空間對台灣的持續封鎖力道,提醒著台灣在國際場合的弱勢,說明了大陸在兩岸關係上的主導地位。因此在兩岸就“一中原則”未有共識之前,後續的外交打壓行為應不難預測。

  陳慧菁,1980年生,福建金門人,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在中國大陸研究、大陸政府與政治、大陸社會發展、中共外交政策、中共黨史與意識形態等。 

  陳慧菁指出,蔡政府譴責北京可視為對台灣人民的回應與說明,但對大陸而言不過是無用的外交辭令,不排除調整兩岸政策的說法過於空泛模糊。因此在根本問題未有共識之前,在未獲對岸認同之時,未來的兩岸關係台方仍會持續處於被動狀態,且無法擺脫大陸對台的持續打壓。

  中評社問,蔡政府外交政策遭受重大打擊,陳慧菁認為蔡有必要重新檢討兩岸路線嗎?吳釗燮等人也表示府方會重新評估兩岸情勢,您如何解讀?

  陳慧菁向中評社表示,與其重新檢討兩岸路線,更應該要求蔡政府提出更具體的兩岸政策。蔡上台一年就兩岸政策主軸為“維持現狀”,可能一時間我們無法清晰分辨差異。因為就維持現狀來看,兩岸並未在同一個現狀認定基礎上進行對話,也就是究竟要維持哪一個現狀,兩岸之間並無共識。以當前現狀呈現非正常化現象,非但無法透過官方管道進行對話,多數情況更是呈現放話、被動回應或由密使傳話狀態。陸委會在處理兩岸事務上角色亦不斷弱化,兩岸關係的論述權也由不得蔡政府主導,因此持續維持這樣的現狀並無實質意義。她呼籲蔡政府應該重新研擬與提出具體的兩岸論述取代空泛的“維持現狀”主張。

  陳慧菁觀察,依府方目前聲明對兩岸關係未來可能進行調整,若調整將態度轉為強硬,可能更強化兩岸的對抗狀態,以目前大陸未回應府方相關聲明來看,即便台灣調整兩岸政策,但就實質作用看仍無法改變現有在兩岸關係困境,雙方在對話上依舊無法通暢,且同時可能將面臨更多在國際況間的挑戰與打壓;若府方在兩岸政策態度轉為軟化,也仍須回應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並且將同時面對台灣內部獨派聲浪日益增大的壓力,屆時將令蔡政府同時陷於內外艱困、進退失據情況。

  中評社問,目前台灣“邦交”剩下20國,如果再掉一個,將正是邁入1字頭。綠營政治人物這兩日紛紛跳出來表示,希望藍綠團結、一致對外,但面對國際政治現實,綠營人物是否依舊停留在台灣政治的角度與立場看待此事?若如綠營人士所言,團結一致對外該如何團結?藍綠有可能化解歧見?

  陳慧菁說,“邦交國”數量是國際政治的權力問題,無關藍綠是否團結。當前台灣“邦交國”減少,主要來自大陸打壓所致,我們應正視大陸因素而非又把焦點放回藍綠之爭,這只是以“國內”政治的角度解讀國際關係。事實上,面對邦交國減少的問題,最根本的作為就是蔡政府如何尋求改善與大陸的關係,減少其對台方在外交上的封鎖;或在國際間尋求更多友台勢力支持才是關鍵。至於所謂的團結一致對外,可能比較像是執政者企圖挽救聲勢,並且降低在野黨對於政府監督批判力的操作,並非真正有助於改善兩岸關係之做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