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華文化論壇:兩岸專家聚焦文化傳承與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16-11-23 00:09:36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黃光國(中評社 臧涵攝)
 
  葉淑蘭認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作品要能夠更好刻畫人性、反映人類終極價值追求。中華文化對外傳播內容廣泛,但仍有眾多優秀文化元素未被充分挖掘的問題。當文化含有人類所共同關注的共通價值時,更容易產生感染力與震撼力。

  葉淑蘭表示,中國的電視、電影、文學等文化產品如果可以更好地反應人性、人類終極價值等議題,就更容易得到外國受眾的認同。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得到國際主流社會的認同,與其作品深刻刻畫與反思人性、人類終極價值深有聯繫。

  “張藝謀的電影《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深刻揭露人性陰暗面引發了外國公眾的關注,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西方對中國文化的刻板印象。他對於中國人人性陰暗面的揭露固然具有片面性,但是其從人性刻畫的角度來創造影視作品的方式值得繼續學習。” 葉淑蘭說。

  她表示,對傳統文化進行揚棄,推動其現代化創新。文化處在一個動態構建過程中,具有歷史的繼承性和發展的流變性 。儒家文化在漢代成為統治者思想統治工具,成為一種具有等級思想的固化意識形態。對儒家文化的繼承與創新要回到孔子時代,吸取其思想精華,而摒棄後世發展所增加的一些等級思想糟粕。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除了繼承與發展儒家文化,還需要大力挖掘道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兵法家等諸子百家思想。

  葉淑蘭還建議要創新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方式。

  她解釋說,傳播者如果能夠精通中外文化及其不同的思維方式,可以產生更好的傳播效果。林語堂先生《吾國吾民》一書對中國儒道文化有非常精彩而深刻的論述,因其使用西方人可以理解的方式進行闡述,使此書成為美國暢銷書,成為西方人了解中國儒道文化的窗口。這種融通中外的文化傳播方式值得繼續發揚光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是進行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 。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特聘教授鄧中堅提到,兩岸共同書寫抗戰史的一個有利點是在台灣方面相關史料的保存和開放。可是,在民進黨當局上台之後,卻發現了開倒車的現象,也就是限制了史料完全開放。我們的批判是基於前面討論到中國大陸“國家記憶”時,製作的團隊前往美國華府蒐集相關資料時所獲得的支持和協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