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增長L形拐點正在顯現

http://www.CRNTT.com   2016-09-01 07:39:21  


 
  有些擔憂大可不必

  文章表示,關於金融支持力度。近來人們比較擔憂金融支持力度減弱,即信貸增速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放緩,其實大可不必。今年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力度加大,可能會達到5.5萬億以上,前7個月已經達3.7萬多億。由於債務置換後,銀行相關信貸轉變為債券投資,銀行信貸額度被相應釋放。因此,債務置換後銀行向經濟體進行的融資事實上明顯增加了。只是由於地方政府債務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之中,因此在後者的統計中沒被顯示出來。經過置換之後,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台的還本付息壓力明顯減輕,從而有助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明年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仍可能以不低於今年的規模進行,產生的積極效應將進一步顯現。

  關於民間投資增速急劇回落。當前,最大的問題是民間投資增速回落。由於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在60%以上,它的大幅走低必然拖累投資增長,而投資又是當前穩增長的關鍵因素。客觀來說,對未來增長信心不足、中長期投資風險上升、投資回報率下降及融資成本偏高,是民間投資繼續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去年8月11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和一籃子貨幣大幅度貶值,可能是形成決定性影響的重要因素。人民幣較短時間內大幅度貶值和貶值預期上升,產生了日益增長的中長期人民幣資產投資的避險需求和預防性需求,促使民間投資步伐大幅度放緩。因此,當前需要從實際出發,顛覆人民幣貶值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傳統思維。

  要清醒地認識到,穩投資首先要穩匯率。短期內最大的不確定性是外部環境變化,尤其是美聯儲加息。美聯儲加息仍可能帶來較大規模的資本流出壓力,形成新的人民幣貶值預期,進而影響境內的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抑制投資增長,帶來資產價格大幅度波動。

  面對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經濟體的深層次問題,未來改革和調控兩手都要硬,應該兩不誤。兩者既不能相互混淆,也不能相互替代,而應該各司其職,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改革深化有助於促進經濟中長期平穩增長; 而調控到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有助於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保障改革的順利推進。

  當前,切不可一葉障目。未來中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的拓展空間,經濟體擁有巨大的不可忽視的增長潛力,而“十三五”規劃又明確了增長波動的底線,中國經濟應該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長。那種認為未來經濟增長會自由落體般下行的觀點過於悲觀,既不符合經濟學常識,也與市場運行規律相去甚遠。綜合判斷,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很可能正在運行L 形拐點,即未來幾年經濟增速有可能改變明顯下行態勢,逐漸轉向波動中橫向運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