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宏觀調控應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7 07:24:53  


 
  宏觀調控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取向

  文章表示,討論下半年宏觀調控的政策取向,應當把新常態思維與反周期思維結合起來。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但周期性因素的影響可能令經濟增長下降到中速之下,必須依靠反周期的宏觀調控政策,使經濟保持在中高速增長的軌道。在經濟出現企穩態勢、復甦基礎不牢固的條件下,反周期的穩增長政策不可輕易退出或急於調整,否則可能導致復甦過程出現波動。還必須明確,穩增長與防通脹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政策取向,兩者不能兼有也不能兼顧,如果加入了防通脹的政策因素,穩增長的政策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總體看,從現在到下半年,宏觀調控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以深化改革和推進創新為抓手,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繼續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加強總量政策與結構政策的協調配合,做好需求調控與供給管理的有機結合,使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破除穩增長、調結構的體制性障礙,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機制。

  現在需要深入討論的是,新常態下的貨幣政策要實現政策觀念的轉變。在舊常態下,央行面對的是經濟高速增長和容易過熱的局面,貨幣政策的一般取向是防通脹,形成了盯住CPI指標的傾向,並承擔著反通脹的責任。但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經濟轉入中高速增長,相當一段時期內,至少在“三期叠加”階段,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不大可能出現經濟過熱,相應的,出現需求拉動型通脹的概率很小,而需求萎縮型的通縮則容易發生。因此,根據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大邏輯,央行要改變長期以來以防通脹為主線的慣性思維,把貨幣政策的理念和重心轉移到應對經濟下行、緩解通縮壓力上來,更好地發揮對經濟運行的調節作用,支持經濟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

  下半年,建議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的基本取向,發揮好政策效應。一是保持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模平穩較快增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為經濟平穩運行創造有利條件。二是促進市場資金價格、企業融資成本穩定下行,支持實體經濟復甦和轉型發展。三是繼續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促進社會資金流入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擴大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本股權融資比重,加快融資體系調整和機制轉型。四是支持債轉股、地方債務置換等改革舉措,使貨幣政策起到輸血、潤滑的功能,推動實體經濟與金融部門協調發展。同時,要防範投資投機性資金持續流入房地產市場,進而推動房價過快上漲,加大泡沫積聚及泡沫破裂風險。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