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振興東北:深化改革增強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16-05-12 07:26:18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正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發布實施,為東北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思路和目標,提出了一系列堅強有力的重大舉措。《意見》在部署東北全面振興重大任務時,將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放在了首要位置。

  一、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張慶傑文章表示,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伊始,就將加快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作為實施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完成改制近萬家,改制面達90%以上。通過改革使得一大批老國企煥發了活力。通過上一輪改革,許多國有企業重新成為相關行業的領頭羊,參與到國際大市場的競爭中,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為增強中國工業尤其是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做出了貢獻。廠辦大集體改革作出了有益探索。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較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已經占據東北經濟的“半壁江山”,湧現出一批產值超百億元和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民營企業,經濟發展的活力有所增強。沈陽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和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進展順利,近兩年來國家又先後批准設立了大連金普新區、哈爾濱新區和長春新區以及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德(沈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為深化改革,探索振興新路搭建了新平台。

  通過十多年振興戰略的實施,東北地區在對內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深度上不斷擴展。對外貿易及利用外資規模成倍增長。中俄毗鄰地區合作全面推進,同江鐵路大橋等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面向東北亞區域的開放合作格局初步形成。遼寧沿海經濟帶、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和黑龍江省及內蒙古東部沿邊開發全面推進,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效顯著,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企業“走出去”成效顯著。大連機床、沈陽機床、北方重工、哈爾濱量具集團等大型企業成功收併購國外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中俄博覽會、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和中國(沈陽)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等國際展會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深化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東北區域內部合作進一步深化,東北四省區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連續成功舉辦,合作領域不斷擴展。

  但是,東北地區體制機制改革不到位,以及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偏低等問題依然突出。例如,國有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革後,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建立;大量業務處於停頓或基本沒有經營業務的“僵屍企業”尚未得到妥善處置;廠辦大集體問題等歷史遺留問題尚待破解;政府對經濟過度干預的現象依然存在,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等方面任重道遠。再如,東北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在全國占比只有其經濟總量占比的一半左右,對外開放程度偏低;出口商品主要是附加值相對偏低的糧食、紡織品、鋼材、成品油等;沿邊口岸對外貿易很多仍是過貨貿易;區域內部以及與國內其他區域的合作尚處在較低水平。

  在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以來,東北地區市場化程度不高,國有企業活力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以及開發開放水平偏低等體制機制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顯現出來。這些矛盾和問題若不下大決心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下大力氣採取更為有效的政策舉措加以解決,就難以實現全面振興的總體目標,也無法完成東北地區成為中國新的經濟支撐帶的重大任務。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