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需創新宏觀調控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16-03-21 08:42:37  


 
  五是創新產業政策,實現由特定激勵性產業政策向普惠性產業政策轉變。在當前提質增效、壓縮產能、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轉型的背景下,需改進傳統的產業政策,尊重經濟規律,從完善企業市場競爭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改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創造社會創新環境、支持重大基礎性研究、提高產業公共信息服務等角度來制定產業支持政策。改進產業政策設計,將目前傾斜發展特定部門的產業政策,如對新興產業實施的創新研究、環保節能的獎勵措施,逐步完善成為長期的、綜合性和普適性的創新與競爭激勵機制。加快制定技術、質量、能耗、環保與安全等方面的強制性標準,並嚴格施行,強化市場環境建設,弱化具體產業發展的內容,避免引起未來一窩蜂投資而出現產能過剩;加強規劃的邊界控制,強化市場發揮作用的內容,避免願景多而抓手少,導致難以落實的規劃指標成為“紙標”。

  六是創新服務方式,實現由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與服務轉變。《報告》明確提出,“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注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為此,在投資管理方面,應由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與服務轉變,建立一個透明、規範、高效的投資項目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減少、整合和規範前置審批及其中介服務,促進投資便利化。按照權力和責任同步下放、調控和監管同步強化的要求,創新審批和監管方式,建立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要簡化手續、優化程序、在線運行、限時辦結,規範審批核準備案行為,公開審批規則和辦理程序,把審批變成服務,加快建設“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互聯互通”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在線綜合管理平台,推進審批方式的電子化、陽光化。嚴格中央預算內投資監管,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和反壟斷執法,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切實將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落實到位,充分發揮政務服務大廳功能,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優化指導服務。建立項目全過程監管機制,實現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建立基於大數據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提高事中事後監管水平。

  七是創新項目管理,實現由單純的項目管理向重大戰略謀劃、規劃制定、政策協調轉變。政府的宏觀調控部門要真正從微觀的項目管理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上,進一步發揮綜合經濟部門優勢,主要職能向戰略性、全局性、綜合性、前瞻性事務延伸,向實際操作層面延伸。聚焦重大問題的理論研究和成果轉化,統籌宏觀政策制定和重大政策的協調配合,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積極有效推動對外務實合作,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強化戰略和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充分發揮規劃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指導性作用,做好、做精、做實中長期發展規劃,推動制定專業領域、行業和地區發展規劃。統籌協調各規劃間關係,做到全國一盤棋,突出地方特色,不面面俱到,不重複建設,有所為有所不為。抓好規劃落實工作,不強調單個規劃,而是從國家層面推動一系列規劃有序進行,梳理細化配套規劃和措施。

  八是創新政策工具,實現由短期刺激向利用市場信號進行調控轉變。儘管本屆政府反覆強調,“我們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持續推動結構性改革”。但是,短期內需求端的過度收縮,仍然需要用逆周期手段和工具加以應對。在需求政策上,既不能搞強刺激,也要防止出現順周期緊縮。在潛在經濟增長率難以確定的情況下,未來可適當淡化對經濟增長目標的關注,更加重視利用就業、物價、利率、匯率、產業景氣等方面的信息,綜合判斷經濟運行是否處於合理區間、是否接近潛在經濟增長率水平,“統籌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和產業、投資、價格等政策工具,採取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措,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防止在宏觀調控上發生方向性錯誤。宏觀調控需要始終堅持“中線思維,區間管理”,對經濟增長、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等分別設置過熱和過冷的區間預警指標,並在每一個年度進行適當微調。只要經濟在目標區間內運行,沒有觸及“上限”和“下限”,就應保持政策穩定,保持戰略定力,不應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提高對增速放緩的容忍度。這樣會給市場主體更加明確的預期,會使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更富彈性,使調控更加主動靈活,上下都有回旋餘地。

  九是創新調控視野,實現由傳統的側重國內經濟調控向統籌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在全球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轉變。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貿易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第一大利用外資發展中國家,年度投資流量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仍然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中國與全球經濟的互聯互動、相互依賴、交融合作不斷加深,其深度、廣度前所未有,其複雜性、多樣性前所未有。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對全球的影響日益加深,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利用外資、對外投資的流量和存量不斷增加,物價與匯率的形成機制與影響因素愈加複雜、與國際市場的互動更加密切,宏觀經濟政策的外溢性和被動性前所未有,中國經濟真正具有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切要求我們在觀察和謀劃國內改革發展,參與國際政治、經濟等各項事務時,不能再孤立地看待自身和世界,不能再忽視巨大的政策外溢效應和政策溝通協調的必要性,必須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密切跟蹤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和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變化,認真評估分析對我影響,主動加強政策協調和溝通,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全球治理事務,參與雙邊、多邊國際經濟合作,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全球治理能力,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營造有利的制度環境,拓展發展空間,維護開放利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