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個沒有變”認清經濟基本面 | |
http://www.CRNTT.com 2015-12-01 08:14:31 |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陳凌文章表示,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短期來看,可能有壓力;放在更長周期來看,不過是波浪前進的新曲面、螺旋上升的新彎道。因此,判斷中國經濟形勢,要有憂患意識,更要有戰略眼光。 “總的看,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賜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在菲律賓馬尼拉APEC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沒有變”,正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科學的戰略判斷。 文章分析,數學上,一個點處於什麼位置,可以通過縱、橫兩條坐標軸確定。定位中國經濟航標,同樣可以從這兩個方面把握。先看縱向。“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預計年均增長近8%,是世界同期平均增速的3倍;繼2009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中國經濟總量穩步攀升,2014年更是邁過“10萬億美元俱樂部”的門檻;同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世界經濟因驅動力衰減導致“心率過緩”、因投資和消費乏力導致“供血不足”的情況下,中國“風景”引人注目。無論是從絕對值還是相對值來看,這樣一份來之不易、穩中有進的成績單,足以證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 如果說,蹄疾步穩的速度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序幕,那麼,經濟結構的調整就是重頭戲。這幾年,從消費對經濟60%的貢獻率,到服務業撐起半壁江山;從互聯網經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力量,到單位GDP能耗連年下降,無不表明,經濟結構正在得到優化,我們正從“煙囪工業”向更現代的經濟結構轉型。“中國新的經濟引擎即將噴火”,加拿大《環球郵報》如此評價。 再看橫向。中國地域遼闊,產業體系完備,經濟轉型有很好的“蓄水池”和“減震器”。尤其是中國工業化、城鎮化仍未完成,有差距的同時也意味著潛力。以城鎮化為例。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為5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6%,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至少還有25個百分點的增長空間。而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平均能拉動投資增長3.7個百分點,拉動消費增長1.8個百分點。可以說,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有足夠厚的安全墊,有足夠大的增長後勁。 我們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儲蓄率,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餘額均處於安全線內,外匯儲備連續九年穩居世界第一位,資金量充足。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戰略深入實施,鐵路、保障房等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加速進行,“互聯網+”不斷孕育新產業、新業態、新項目。同時,織就世界最大的醫療保障網、連續兩年完成減貧1000萬人以上任務目標、打響“呼吸保護戰”……各項補齊短板的舉措,為經濟增長清除“卡脖子”環節、兜住網底。可以說,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賜條件並沒有改變。就像有專家指出的,中國當前經濟增長放緩,不過是“臨時的乾旱”。 文章指出,不可否認,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下行壓力依舊很大,周期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相互叠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但無論如何,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黃金時代在我們面前,而不是身後”。把握“四個沒有變”,我們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認清經濟基本面,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頂住壓力,繼續開創屬於我們自己的“黃金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