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新絲綢之路:從戰略構想到現實規則

http://www.CRNTT.com   2014-07-30 09:08:37  


 
  “新絲路”戰略構想面臨的複雜局面與挑戰

  文章分析,“新絲路”建設所面臨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比較複雜,其中值得關注的有三個方面:一是美國積極推動TPP、TTIP和TISA等超區域貿易協定談判,企圖繼續主導新一輪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的制定;二是世界主要大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競爭不斷加劇,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凝聚力下降、進展緩慢;三是俄羅斯積極推進歐亞聯盟建設,意在維持和提升其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為了應對這些國際與周邊政治經濟變化的新情況,中國的“新絲路”戰略構想不僅要高度關注經貿和交通等“硬件”建設,而且也要高度關注“軟件”建設,轉變觀念,積極參與相應規則的構建。

  美國積極推動“超區域”貿易協定談判,試圖繼續掌控制定規則的制高點。隨著新興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迅速增長,特別是發達國家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經濟格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利益,不顧多哈回合談判中發展中國家所關注的發展議題和完善多邊貿易體制的需要,將主要精力用於推進TPP、TTIP和諸邊服務貿易協定(TISA)等超區域(Mega-Regional)貿易協定的談判。積極推進超區域貿易協定談判具有雙重目標:一方面是竭力圈占市場,目前TPP和TTIP成員的經濟和貿易總量分別占全球總量的63%和59%;另一方面是制定所謂的高標準貿易規則,試圖搶占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主動權。

  在全球價值鏈的時代,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和超區域貿易協定談判,成為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戰略途徑。美國主導的TPP,美歐主導的TTIP和TISA,不同於一般的貿易協定,他們更加關注的是所謂的高標準貿易規則,包括競爭中立、政策協調、勞工標準、環境標準、高水平的原產地規則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條款。這些議題遠遠超出了一般貿易談判議題的範圍,開始深入到經濟、社會等國內法制法規的領域。美歐發達國家試圖利用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優勢地位,來引領新一代經貿規則的制定,其路徑是通過超區域貿易談判制定新的規則,然後利用其市場占有的優勢將區域規則上升為全球貿易規則,從而繞開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規則制定平台。目前,在新一輪超區域貿易協定談判中,美歐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掌握了規則制定權的先機,其他國家若不想被邊緣化,只有追隨美國參與其中或者與之進行競爭。

  在發達國家的壓力之下,一些新興國家也紛紛轉向特惠貿易協定(PTAS)。這些因素導致了特惠貿易協定競相發起與多邊貿易體制困局既交織在一起又相互影響的複雜狀況。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經濟和世界經濟的主要國家之一,也必須考慮通過FTA等機制形成以自己為核心的經濟合作區,並在實踐中創新規則,避免成為美國主導規則的被動接受者。

  大國戰略競爭不斷加劇,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凝聚力下降。美國在亞太地區強力推進TPP,現在基本談判完成了18輪,已經進入部長級直接談判階段,成員國由最初的5國發展到現在的12國,東亞地區的新加坡、文萊、越南、馬來西亞和日本先後加入。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東亞區域第一大經濟體之後,大國之間的戰略競爭進一步加劇,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凝聚力受到嚴重影響。日本安倍政府的所作所為,不斷激化中日和韓日關係,直接影響了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大國戰略競爭的陰影也妨礙一些東盟國家與中國合作的進一步深化。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能否順利成功,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東亞地區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經貿關係密切,是中國重要的對外投資對象。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一直積極推動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東亞國家之間經濟上的聯繫和發展成為該地區在冷戰結束以後保持相對穩定的重要條件。在美國戰略東移推行亞太經濟方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協調中美日的戰略競爭,直接影響著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進程。其一,美日都提出了以自己為核心的區域合作設想,並積極爭取東南亞國家的支持;其二,大國之間戰略競爭的加劇,促使亞太區域合作的核心議題從經濟發展轉向安全與軍事。在此情況下,原有的合作進程難以推進,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無疑將有助於探索中國發展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的新路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