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新世紀中國人閱讀史:好書太少

http://www.CRNTT.com   2013-12-23 11:37:23  


 
  暢銷書是不能規劃的

  “柴靜的書無論在哪個社都會大賣。”劉瑞琳坦陳。但“大賣”到何種程度,卻是後來一點點明晰的。責編楊靜武在看到書稿之前“連四五十萬册的銷量都沒想過”,不過,柴靜好友楊葵堅信這個銷量“沒問題”。

  《看見》首發式前後,首印的50萬册即已鋪到大陸地區大部分的省會城市,出版社為了照顧地面實體書店,還特意將網絡首發延後幾天。“我們的營銷方案沒什麼出奇的”,“柴靜也不希望太張揚,希望樸實一些”,所以首發式之後,去年12月中下旬,“理想國”只安排了北京西單圖書大廈、西安萬邦書店、廣州方所和深圳書城等四場簽售;今年3月24日,柴靜以私人身份回到長沙,參加過一次“娘家”湖南人民廣播電台“青春975文藝頻道”18周年台慶為之舉辦的簽售。

  讓編輯們喜出望外的是,《看見》首印售罄後即連續多次加印,僅僅10萬册以上的較大規模加印就有七八次,近一年來,其累計總銷量已超過300萬册。

  在看過書稿之後,對於柴靜的認真和書稿的分量,劉瑞琳非常有感觸,她也不同意將《看見》的超級暢銷單一地歸類到“主持人(明星)出書熱”。也因此,由著名書籍裝幀設計師陸智昌親自操刀的《看見》封面,沒有因循名人出書喜用大幅照片做封面的慣例,而選用了柴靜2006年在重慶開縣麻柳鄉採訪基層民主進展時與當地農民和兒童圍坐閑聊時的抓拍照片。

  “你讓別人看見,你才能看見別人,大家都同處於一樣的生活,愛恨欲望都無不同。”柴靜在《看見》中自有一番寄托。在劉瑞琳看來,《看見》廣受歡迎的根本原因,在於柴靜的寫作有很強的公共性,還“關注了人性的很多細微之處”。“理想國”對《看見》的營銷定位是:“將十年央視經歷、個人成長心路與中國大事件糅合在一起”、“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柴靜通過她的筆引領觀眾和讀者重返十年來“非典”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和華南虎照片事件、藥家鑫事件等重大新聞的現場,她更深的立意則在於:“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

  “好書都是這樣,是寫一個時代,喚起的交流很多。”在劉瑞琳眼里,人性化、文藝、真誠、敢講真話等諸多特質,也是柴靜和《看見》能受到各階層各年齡段讀者廣泛認同的多元因素。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那場長達6小時的簽售中,柴靜簽出了6000餘本《看見》,為了避免中途上洗手間她甚至“不敢喝水”;每簽完一本,她都看著讀者懇切地說一聲“謝謝”——這 “是一種修養”。

  在《看見》大賣的同時,今年1月下旬,鳳凰衛視知名記者、主持人閭丘露薇以一篇《說說電視記者這行吧》發軔,連續發文質疑柴靜的“電視新聞記者”身份。在此前後,作家木子美、寧財神等也捲入這場延展至私人生活的“論戰”。對此,劉瑞琳及其團隊“還是恪守自己的本分,沒有捲入任何紛爭”,在和柴靜商量之後,為避免無謂的麻煩,適時停止了後續簽售,如果不是“盜版太多”,否則“可以賣得更多”。

  “中國太缺賣得好且本身品質又好的書。”“理想國”乃至整個廣西師大出版社經常遭遇各種有意無意的誤解,被認為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但事實是,在同類人文社科圖書的市場占有率上,其市場份額並不小——劉瑞琳強調“同類比較”,否則“陳丹青怎麼賣得過喬布斯”。台灣作家駱以軍的《西夏旅館》在該社的累計銷量已超過3萬册,舒國治《理想的下午》累計銷量已超過10萬册,類似這樣破除“小眾宿命”的圖書還可以舉出很多——這得益於“在做書本身上下功夫”。

  目前,《看見》銷量已突破300萬册大關,其韓國版權正在洽談中,日文版正在翻譯中,香港版已出版,台灣版即將出版,但柴靜及其《看見》仍被不喜歡她的人及媒體選擇性漠視。在11月底的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評選中,《看見》和累計銷量超過20萬册的《文學回憶錄》在50進30的評選環節都被意外淘汰,更是無緣“十大好書”。對此,深圳《晶報》評論部主任彭健認為,這是“很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書單’。宏大敘事,憂國憂民……”

  2013年是劉瑞琳進入出版業的整整第20個年頭,其中前十年服務於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開始加盟廣西師大出版社並於2010年創立“理想國”出版品牌。對這後十年而言,《看見》無疑具有標誌性的產業意義。但是,當筆者問及“理想國”接下來是否有關於暢銷書的進一步規劃時,劉瑞琳鮮明以告:“暢銷書是不能規劃的,它可遇而不可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