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保護長江生態:最後的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13-12-18 13:30:35  


 
  曹文宣:現在長江水系的生態系統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三峽工程對長江水域生態還是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一般來說,當前影響生態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酷漁濫捕,“迷魂陣”、電捕等漁具漁法對魚類資源的危害程度遠遠超過海洋中的“絕戶網”。其他因素還包括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江湖阻隔、圍湖造田、工礦廢水排放、農業面源污染,等等。大壩對生態環境的改變是不可逆的,長江上游水電梯級開發將對長江生態系統產生叠加影響,它未來對長江的生態系統、生物生存的影響,現在還不能預見。

  1989年寫三峽水利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時候,我們就預測,三峽水庫建成以後,將導致長江水溫、洪水過程等水文特征改變。“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的繁殖期將會延後,其產卵期由原來的4月底5月初推遲到了現在的5月下旬;中華鱘原來是10月下旬至11月初開始產卵,現在已經推遲到了11月下旬。

  產卵時間延後,水中浮游生物、水草等魚類餌料都會發生變化,生態因子發生變化,對魚苗的成長有很大影響,對物種的延續不利,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以金沙江為例,現在呈梯級開發態勢,下游溪洛渡等4個水電站都是很高的大壩,有的高達200多米。金沙江上游規劃了13個水電站,中游已經建成、規劃中、在建的水電站共有10個。

  受東亞季風的影響,長江上游豐水期、枯水期的徑流量差異很大,有些河穀地區水位差達20餘米。上游水電站梯級開發的形式,改變了河流水域生態。河水由激流變成緩流,改變水流的流速、流態等水文特征的同時,也改變了徑流的時空分布格局,影響了該流域特有魚類的生存。

  具體來說,長江上游有很多魚類都適宜在急流環境中生活,這些魚類在不深的河灘里以吃底栖生物為食。大壩建成後,流速變緩,河水變深,光照不足、泥沙沉積致使大量底栖生物不能生長,也就不能為魚類提供足夠的食物,對長江上游120多種特有魚類的生存產生極大影響。

  如果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等河流在修建水電站的時候少建兩個大壩,在不建壩江段的河流及其支流一起設立保護區,就可以保護很多魚類、很多物種。

  但是,這種設想現在來看更困難了,都在搶地盤。例如,金沙江中游在建的金沙、銀江水電站,並沒有列入長江流域水電規劃,是攀枝花地方政府在建設,這是不對的。這兩個非規劃水電站的修建,很可能使圓口銅魚最後一塊栖息繁殖地消失殆盡。

  三峽大壩建成以後,水庫回水區達600多公里,一直上溯到重慶上面的小南海,像圓口銅魚、岩原鯉這些很難在靜水里生存的特有魚類的生存,就受到了嚴峻挑戰。

  隨著氣候變化,水量是減少的,冰川萎縮、凍土退化、凍土儲水能力降低;同時,修建大壩後,水庫水面面積增大,蒸發量明顯增加。比如溪洛渡、向家壩建成後,當地河流徑流量減少了3%。

  三峽宜昌水文站數據顯示,近年平均徑流量和三峽水電站建成前相比,減少了500多億立方米的水量。長江徑流量的減少會導致鄱陽湖、洞庭湖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水位更低,當地的航運、灌溉都會遇到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