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
閻連科:我不會繞道而行 | |
http://www.CRNTT.com 2011-07-25 16:21:00 |
這正是閻連科寫《四書》的目的:把現實中看似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結合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寫進小說,並讓它們在小說中讀起來非常合情合理。 一直以來,閻連科經常會有很多奇怪的念頭,他會想辦法把這些念頭寫進自己的小說裡。在《受活》裡,他寫了一個貧困縣為了脫貧想購買列寧遺體來致富的故事,在小說裡,縣裡為了籌集買遺體的錢,還組織了一個殘疾人組成的“絕術團”到處巡演。 正因如此,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閻連科的小說經常被冠以“荒誕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諸多名頭。但閻連科並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麼會這樣寫。 就在《四書》寫到三分之一的時候,閻連科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找到了寫小說的某種方法。他將其命名為“神實主義”。閻連科把這個發現寫成一篇長達十萬字的文論《發現小說》——在創作中探求一種“不存在”的真實,看不見的真實,被真實掩蓋的真實,被現實主義掩蓋了的真實。 從“躍農門”開始 最開始,閻連科連什麼是現實主義也不清楚。他寫作最直接的目的是為了離開農村。 1975年,還在讀高一的閻連科偶然看到張抗抗寫的小說《分水嶺》。小說後記提到,因為這部小說,張抗抗被出版社從東北農場調到哈爾濱去修改,小說出版後她便留在哈爾濱工作了。 這讓閻連科很震驚,原來寫一部小說,就可以“躍農門”。他決定效仿。於是閻連科開始創作人生的第一部小說《山鄉血火》——情節與電影《小花》類似,兩三年內共寫了三十萬字。 儘管小說手稿被他母親當柴火燒了,這段經歷還是讓他受益。1978年他去部隊參軍,因為有寫作的鍛煉,很快脫穎而出,被部隊推薦去參加寫作學習班。 從1979年8月在軍區報紙發表第一個小說《天麻的故事》,到1990年代中期,閻連科發表了40多部中篇小說。 那時,閻連科拼命地寫,寫能發表、能讓身邊人喜歡讀的故事。他寫的反映人生奮鬥故事的“瑤溝系列”也有不少讀者,但他並不懂寫作的自覺是什麼。 按照他後來在《發現小說》中所分析的,他當時所貼近的現實,就是從人們所能看到的、感知到的,外在的、表面的真實。 1990年亞運會的舉辦,讓閻連科對現實主義有了新的看法。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