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菅直人尋求外交得分,打破中日關係長期僵局成其不二選擇。 |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訊/(評論員 張智新)因2010年9月釣魚島扣船風波受到重創的中日關係,多個月來一直未能出現轉折性回暖。2011年業已過去一個多月了,中日等亞洲國家均沉浸在傳統春節的節日氣氛中,但前瞻這兩個最大東亞國家未來的雙邊關係,仍讓人們難以開顔。兩國有識之士都未停止思考:從哪裡入手,採取哪些措施,才能讓中日這對亞太地區最重要的鄰國關係盡快走出僵局呢?
進入2011年以來,隨著中美關係因胡錦濤訪美而進入新一輪溫暖上升周期的頂點,美國因素在中日關係中的錨鏈作用再度展現:中美關係趨好,中方對於未來中日關係無疑顯得更為沉穩自信和富有耐心,日方謀求打破僵局的訴求相比之下更急迫更焦躁。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日本民主黨當局對內受累於小澤一郎政治資金醜聞和內部整合協調乏力,閣僚處置內外問題能力備受質疑,加之應對經濟困局的諸多措施並無明顯成效和起色;對外則在應對釣魚島問題方面受到在野勢力和輿論的廣泛批評和指責,包括同韓國在內的亞洲外交也沒有明顯得分,內外交困中其執政能力備受質疑,菅直人內閣的民意支持率急劇下滑,儘管由於其及時改組內閣、更換黨政大員而暫時遏制住了猛跌勢頭,但迄今其支持率仍處在“低空飛行”區間。近日,由於民主黨在被視為4月份地方大選“前哨戰”的愛知縣知事和名古屋市市長選舉中潰敗,有媒體稱這“預示著民主黨在國民的心目中已經失去位置和凝聚力”,政壇上首次出現“菅直人首相3月下台”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