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維C銀翹淪為犧牲品,中藥發展太功利

http://www.CRNTT.com   2010-09-25 09:05:36  


 
無序逐利的發展下什麼都會變了味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多次提出要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甚至屢屢將其提至重要議事日程,但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大好形勢下,不少政府部門和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卻有意無意地忽視這一打基礎、利長遠的戰略任務,反而在追逐任內政績和短期利益方面下足功夫,貪多求快、急功近利的“GDP主義”一度成為惟一的指揮棒。在礦難頻發、西南大旱的背後,尤為突出的就是這種在經濟發展中長期存在的功利主義傾向。

  ◎“大師”速成非養成,養生還應先養心 

  養生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在生活中細心呵護身心,一點點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培育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其功效則要長期堅持才能顯現。這一過程中,千萬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一味追求速成,養生畢竟不是變魔術,一揮手就能見證奇跡的產生。

  如果急於求成的話,後果或許是欲速則不達,甚至上當受騙。各類騙術最擅長的就是利用人們的功利心理,以“藥到病除”、“包治百病”、“立刻見效”等來進行誘惑,損失錢財事小,最令人擔憂的是對身體造成戕害,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國學熱太功利,多了實用主義少了常識精神 

  君不見,那些具有經濟頭腦的人和機構把“國學熱”當成發財的契機和獲取豐厚利潤的商機。不少高校大辦國學班、民間大辦“讀經”私塾,國學被“標簽化”現象在一些地方政府身上更有著明顯的表現。不少地方往往打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旗號,行“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之實,表現出強烈的功利性。

  國學被“標簽化”現象之下,社會必須對國學成了大眾的娛樂、成了發財的產業和富人的“裝飾品”等現象進行反思和糾偏,否則,在國學看似繁榮的背後,實際上則抽空了國學固本的土壤。(來源:搜狐評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