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戴維.蘭普頓:中美關系的四個戰略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0-07-05 07:54:45  


 
政策涵義

  以上分析顯示出,要想減輕戰略上的相互猜疑,美中兩國必須採取幾個與政策相關的行動方向。

  第一,美國對自己感到不滿的時候,就會對別國感到不滿(在這種情況下是中國)。華盛頓能夠為美中關系所做的,首先是使美國經濟恢複健康的基礎,並為在經濟和知識領域的長期增長奠定基礎。還要形成財政方面的可持續的局面。

   第二,如果日本和歐洲恢複經濟增長,遏制各自實力地位的下滑,在一些方面對美國來說會是有利的。歐洲更大程度的一體化會對美國有利,盡管並不會沒有摩擦和複雜問題。

  第三,中國的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對美國衰落的毫無根據的設想,以及民衆感覺到被美國人誇大的中國在全球範圍的實力。兩國領導人都需要切合實際地了解本國的長處和局限性,以及對方國家的長處與局限性。領導層如果不僅訪問對方首都、紐約和上海,而且訪問其他地方,也許會對兩國領導人和他們所攜帶的大衆傳媒有利。

  第四,奧巴馬政府矯正布什政府在防務和核政策方針方面的一些挑釁性語言,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如果在航天政策方面採取類似的舉措,也會很可取。實際上,很難理解,為什麼在冷戰的高峰期美蘇兩國進行較高程度的太空合作的可能性,似乎超過了現在與中國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第五,美中兩國軍隊之間的關系要比美中關系的其餘方面落後幾十年。每當發生雙邊摩擦的時候,兩國軍隊之間的意義深遠的討論與互動就會首先放慢或者停止,而且最後得到恢複。最近最令人鼓舞的事態發展是,中國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軍隊之間在亞丁灣進行的有限的合作。

  第六,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很重要,因為這是官僚機構對布什政府的戰略經濟對話的一種擴展的版本。然而,雖然這一對話的內容得到擴展,財政部和國務院的作用也實現了平等,但是這一機制已經從每年召開兩次會議(按照戰略經濟對話的模式)改變為每年一次。盡管目前的機制值得花費時間,但是在會議的間隙能否產生實質性的成果,對於這一對話的成敗至關重要。

  第七,經濟上的相互依賴是減輕戰略上的相互猜疑可以利用的最強大的融合力量。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創造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美國也需要在中國進行更多的這種投資。2005年,中海油公司試圖收購尤尼科公司,結果沒有成功。這是十分不幸的,因為這阻礙了中國在美國進行本來會創造就業機會的外國直接投資。我在與美國國會議員打交道方面的經驗導致我得出一項明確的結論:通過外國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可能會使雙邊關系降溫——如果這種投資是負責任的和遵守國家法律的。中國最近在南卡羅萊納州、肯塔基州、明尼蘇達州和內華達州的創造就業機會的投資表明,中國在美國的投資情況也是如此。類似的,盡管美國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外國投資者,但是美國在每年流入中國的非金融性外國直接投資中所占的份額,已經從2000年的10.8%下降到2008年僅僅3.2%的年度總額。

  最後,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和商務部長加裡.洛克都要求美國實行出口管制方面的改革(不僅是在對中國的出口方面)。這種要求所依據的總的指導方針是,要減少管制,但卻更好地管制重要項目。這將有助於經濟增長和兩國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因而在這些方面是十分可取的。

  由於戰略上的相互不信任的根源在於美中關系的許多方面,所以應對和減輕這種不信任,將是一項長期和多方面的任務。

  (作者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國研究項目主任、著名的美國中國問題專家,曾任美中全國關系委員會會長達十年之久。文章發表於美國全國亞洲問題研究所(NBR)出版的《NBR分析》2010年6月號。清華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尹宏毅譯,全文有删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