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媒:中國政改的“時間窗口”已打開

http://www.CRNTT.com   2008-12-30 17:21:54  


 
  筆者說政治改革的“時間窗口”已打開,也與國際形勢的變化緊密相連。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各國均向內看,把內政視為當務之急。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衰退的巨大陰影已讓政府無心、無力對外進行過多幹預,與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保持較穩定的關系,將是未來兩年的外交大勢。同時,人們也從正在發生的美國“變革”中得到啓示,經濟複興總是與政治變革環環相扣。

  從中國的現狀看,增強信心、共克時艱的呼聲不斷。如果將政治改革作為“信心”的有機部分,加上不斷出台的經濟政策,不僅會促成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而且會在經濟水平上邁上新台階,更會在政治文明上強力作為,全面完成繼辛亥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之後的第三次偉大革命——改革開放。應當清醒地意識到,走出經濟困局,讓大衆對未來產生信心,必須在政治體制和運行方式上進行卓有成效的改革與創新,僅從輿論上呼籲“萬衆一心”是不够的。

           政改的關鍵部位已經顯露

  中國的政治改革是一項宏大的漸進工程,其複雜程度或許會超過經濟改革。但是政治改革的關鍵部位已經顯露,如同著名學者吳敬璉所言,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症結在於政府自身。

  政治改革的第一個關鍵部位也許是政府的權力轉移,從無所不管的全能政府轉變成專注於提供公共服務的有限政府。有經濟學家推算,政府收藏了GDP三分之一的財富,或者是國民生產淨值的40%,因此在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明顯轉向政府這邊,甚至出現了“國進民退”、“新國有化”等開倒車的現象。上世紀90年代初政府官員“下海”成潮,現在是人人都想當官,以致出現40個教授爭一個處長位置、5000人爭一個公務員職位的現象,同時抑制著專業人士的成就感和進取欲望。

  政府因掌握的錢多,幹預經濟的能力很強,也便出現較為嚴重的腐敗現象和權力尋租,其結果是不僅出現了“腐敗窩案”、“賣官買官”等新品種,而且提高了經濟成本,租金總量占GDP的比重達到20%-30%之間,這反過來給國內外企業增加了負擔,不利於企業成長和吸引投資。政府涉足經濟,還會出現官員拿公權與民爭利的情況,甚至引發“群體事件”。

  政治改革的第二個關鍵部位是下決心建立嚴密的監督體系。不僅要強化體制內的監督,完善問責制、官員收入公開制,還要增加民間力量的監督,或者讓體制內的部分機構演化成公共監督機構。比如媒體,可以從產業和文化軟實力承載者的角度去重新定位,改變管理方式,使其成為更有效的監督“公器”。中國媒體已在揭露“周老虎”、“毒奶粉”、“礦難瞞報”、“封口費”等方面表現出較專業的監督職守,那麼何不放手為“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上承擔更多責任。

  政治改革的第三個關鍵部位是以加快法治建設,通過完備的立法和嚴格的執法在各種權利主體之間實現公正,規範政府的行為,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大踏步向法治化邁進,社會就有了秩序,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有了堅實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