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俄智庫:中國經濟奇跡震驚市場原教旨主義者

http://www.CRNTT.com   2016-02-25 14:01:34  


 
  市場原教旨主義的辯護者不去關注中國改革的關鍵因素,相反,他們以中國經驗為武器,給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杜撰出一系列“客觀解釋”,要麼得益於外國投資,要麼模仿西方技術,要麼是大量廉價勞動力從農村湧向城市工業,等等。所有這些“客觀解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僅僅是一定程度上,因為他們忽略了最主要因素,那就是中國領導層創造性地對待完善生產關係的新體制,隨著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一,這種新體制將更加完善、更有吸引力。
 
  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實施了“改革開放”政策,使其經濟迅速發展。雖然現在速度優勢已經不那麼明顯,但中國經濟依然像從前一樣,以令其他大國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著。這裡有沒有一些根本原因?
 
  在我們看來,一種新的、較之以前更有效的社會經濟體制正在形成。世界發展的重心正在向東亞轉移,不少研究者正在談論一個資本積累長周期——亞洲的——新開端。在500多年資本主義發展史中,先後出現了西班牙的、荷蘭的、英國的和美國的資本積累長周期,正在形成的亞洲周期在創建自己的結構體系,在利用以往物質技術成就的同時,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中國人把自己的發展階段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保留了很多社會主義元素,同時也發展私有經濟,擴展世界級的資本公司和合資公司。中國的領導人依然是共產黨員,他們繼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但在經濟上避免用這些意識形態語言,提出獨創的概念“中國夢”,以消除貧困、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然後再邁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同時,中國領導人近兩年來重點強調解決社會不公問題,保留了以按勞分配為基礎的國民收入分配制度。經濟調節機制的主要目標是刺激生產活動,為發展生產力提供長期投資。在正成為亞洲資本積累周期核心的國家中,中國最有吸引力。中國現在實行的是國家計劃和市場的自我調節相結合,國家調控主要經濟參數與自由經營相結合,堅持共同富裕與鼓勵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相結合。
 
  2013年和2014年黨的中央全會作出的決定及隨後採取的一系列舉措,都旨在為中國未來創造一個全新的環境。國家不僅下達指令,而且發揮主持人的作用,在社會群體之間建立社會夥伴和協作機制。官員不再擔任企業領導人,而是組織實業、科技、工程等各團體一起工作,制定共同的發展目標,研究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
 
  國家經濟調控機制正是針對此。國家應提供長期、低息信貸,而商人確保這些貸款專款只用於發展生產。國家應保證自然壟斷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設施和服務,而企業則負責生產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國家應組織並資助那些重要的研發設計、教育和人才培養,而企業家則要專注創新、投資新技術。在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國家和私人的夥伴關係要服從公共利益。國際合作思路也在相應地發生著變化:那種滿足大國利益的自由主義全球化被滿足全人類利益的全球化所取代。
 
  與美國積累周期為了保證自己資本的利益而進行武裝干涉、革命和在世界各地支持政變不同,亞洲資本積累周期是在尊重國家主權基礎上,建立互利的合作機制。由中國、俄羅斯、印度共同參與完成的歐亞一體化項目完全建立在自願、互利和互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組織也同樣如此,歐亞經濟聯盟同樣會以此為原則運作。歐亞經濟聯盟的所有國家與中國都有著共同的長遠利益和戰略夥伴關係,貿易在發展,相互投資在增加,合作關係在拓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