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正在開啟經濟增長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6-02-15 07:47:03  


這次增長動力切換不能再沿用過往滿足國內和國外市場需求的路徑,而是要站在全球化競爭中優化中國經濟結構,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和結構更合理階段的轉換。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新年伊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5年中國經濟的全年成績單。2015年全年GDP總額達到67.67萬億,增長6.9%,人均GDP超過4.9萬元,服務業GDP占比超過50%達到50.5%。

  中國網發表綜合開發研究院博士周軍民文章表示,雖然GDP增速較低,但仍然屬於改革以來的增長史中的中速增長和全球範圍內的高增長,仍然在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增長目標範圍內,仍然超額完成了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55.8萬億GDP總額和47%服務業占比的終期目標。按增加值粗略估計,2015年中國人均創造的經濟產值已超過20萬元,這還是扣除了中間產出的產值。可見,2015年的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中國經濟“軟著陸”,為新增長動力“空中加油”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整體增長速度的降低,是中國政府主動作為的結果,意在去產能、去債務和調結構,實現經濟增長的“軟著陸”,為“雙創”驅動經濟增長模式騰出空間。從“十一五”中期至今,從宏觀經濟形勢上看,中國經濟基本完成了自2007年經濟過快增長和對2009-10年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採取刺激政策導致經濟過熱所進行的調整。期間GDP的增長速度已經從2007年的14.2%、2010年的10.3%,逐步回落至“十二五”中期的7.7%,及“十二五”末期7%左右的增速。1992年至1998年中國經濟實現過一次“軟著陸”,中國政府已具有駕馭宏觀經濟“軟著陸”的經驗。與92年GDP僅2.7萬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7年GDP已達26.8萬億,相當於92年的10倍。因此,此輪“軟著陸”是大體量的著陸,需要形成較長的著陸緩衝帶。

  可以肯定,中國宏觀經濟將在這個水平上成功實現“軟著陸”,“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長速度將會穩定在7-8%的合理區間內,不會出現喬治•索羅斯所言的不可避免的“硬著陸”。中國經濟在面臨重大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較為不利和不確定的國際形勢下基本實現“軟著陸”,同時為下一階段的增長動力蓄勢、加油,是中國宏觀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成就。

二、增長動力再切換,新增長動力要管五十年乃至更長時間

  文章介紹,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成了三輪鮮明的經濟增長動力轉換。改革開放國策出台後,中國經濟形成了一輪制度放鬆引致的快速增長,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這一階段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為滿足中國經濟需求形成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民營經濟迅速進入國際市場,中國經濟增長引擎切換為進出口貿易。這兩輪增長,簡言之就是中國經濟主體滿足國內和國際市場需求的兩個階段,同時為中國和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伊始,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這是第三次切換增長引擎的必然要求。這次增長動力切換不能再沿用過往滿足國內和國外市場需求的路徑,而是要站在全球化競爭中優化中國經濟結構,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和結構更合理階段的轉換,形成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模式才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不可否認,我們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一攬子解決之前三十年發展中積累的一些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有更強的領導、更堅定的信心和更強的創造力切換增長動力。

  三、新興產業,已成為增長新動力

  文章分析,當前的過剩產能主要集中鋼鐵、煤炭、水泥、有色和船舶等行業,並且集中在少數城市或地區,撇開過剩產能行業,中國新興產業欣欣向榮,新興產業、新型業態、新的商業模式呈蓬勃發展之勢。我們在全國的調研發現,一方面要堅決去產能,另一方面要堅決發展新興行業,尤其是高技術產業和新興服務業。例如,中西部地區的電子信息業都還剛剛起步,遠未形成產業體系,還需要提質增效進入高端化發展階段。2015年,中國高鐵技術繼續向國外輸出;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2%,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2.7%,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26.2%。新能源汽車生產增長1.6倍,工業機器人增長42%。全年中國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業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全年服務業稅收占比54.8%,服務業稅收的增量占整個稅收增量達80%,其中與互聯網相關服務業的稅收增長19%。

  又如,上海、深圳等沿海的一批新興戰略性產業增長速度都比較快。沒有這些過剩產能羈絆的深圳,全年GDP增速超過全國約2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投入加大,占GDP比重進一步提升,達到4.05%,比肩發達國家,總量實現5年翻番;前三季度,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增長16%,占GDP的比重提升到39.6%。深圳過去十年的“騰籠換鳥”實現華麗轉身的經驗表明,只要主動轉型升級,堅持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全社會重視技術創新就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模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