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
智庫雜誌:台灣青年世代“台獨”傾向有何特點 | |
http://www.CRNTT.com 2015-11-23 00:17:16 |
三是加速國民黨的本土化。首先,國民黨面臨後繼乏人的窘境。在藍營的造勢場合,能夠見到的基本上是中老年人,跟綠營青年聚集的狀況完全不同。更為嚴重的是,原本是藍營鐵票的部分也在悄然綠化。許多外省人第三代,軍公教及眷村後代甚至台商二代都有親綠傾向,其藍綠比例也在3:7或2:8上下。這意味著,藍營正在失去一代人的支持,未來的發展將受到極大限制。其次,刺激國民黨轉型。國民黨的傳統動員方式受到新世代參政熱情提高的衝擊,不得不更加重視網絡新媒體經營,加強議題應對能力。另一方面,國民黨內門閥政治再難長久維繫,如何培養及拔擢青年才俊,重建制度化管道迫在眉睫。最後,影響國民黨內本土派與外省籍精英的博弈。台灣青年世代對本土政治精英的偏好會提升國民黨內本土勢力的聲量,也會刺激不得志的本土力量出走國民黨,從而改變國民黨內當前的權力結構。 (二)不利於兩岸未來和平發展 兩岸的未來是和平統一還是走向戰爭,取決於兩岸未來的主人翁。台灣青年世代的“去中國化”傾向不利於兩岸拉近距離,對未來兩岸關係走向敲響警鐘。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統一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雖然今天台灣青年世代出現了總體偏好“台獨”的傾向,但背後成因複雜,很多人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台獨”的虛偽與危害,只是被綠營政黨及政客的宣傳所蒙蔽。隨著兩岸交流的全面、深入展開,尤其是大陸綜合實力的不斷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台灣青年世代的認識與判斷能力增強,會有許多人改變看法,主動投身到促進兩岸和平交流發展的大潮中去。 未來應對的思考 (一)國民黨青年團的失敗與新黨青年軍發聲的借鑒 一方面,需要總結國民黨失敗教訓。在“反服貿運動”中,我們發現,儘管國民黨擁有青年團,卻因為馬王政爭的因素不敢發聲。只有新黨培養的以王炳忠為代表的青年軍在為《兩岸服貿協議》的正當性發聲。這表明,不重視青年培養而只是選舉時拼拼場面,平時就擺擺花瓶、做做樣子是不行的。我們發現,雖然國民黨“立委”人數最多,但“立委”們的助理後來從政並作出成績的寥寥無幾;反倒是民進黨“立委”們培養的助理紛紛踏入政壇並打下一片天地。因為民進黨長期在野,各派系都普遍重視人才接班,即便“立委”自己無法連任,也會讓所在派系給助理安排好去處,而國民黨則因為門閥政治嚴重,官僚體系森嚴,一般“立委”分量不足,也難以抱團取暖,助理的前景也就因“立委”的沈浮而中斷。這表明,百年老黨的官僚文化讓許多出身草根的人才缺乏上升通道,政黨及政治人物缺乏培養人才的文化,也讓國民黨的青年培養停留在紙上。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