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
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下的轉型選擇 | |
http://www.CRNTT.com 2013-07-27 09:11:30 |
資源環境形勢嚴峻。改革開放、特別是重新重工業化以來,中國對能源和資源性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一是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經濟規模擴大、城市化快速推進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是經濟發展一般規律的作用結果;二是在重化工業化的過程中,石化、化學等重化工業快速增長,帶動了對作為原料和燃料的成品油的需求;三是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和資源、環境成本吸引跨國公司將一些資源、能源高消耗型產業轉移到中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率,開創了中國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與此同時,經濟高速增長付出了巨大的能源和環境代價。從能源消費總量看,已由1978年的5.71億噸標準煤,增長到2011年的34.78億噸標準煤(按發電煤耗計算法),增加了6倍有餘。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各類能源消費的持續走高,2010年煤、石油、天然氣三類能源消費增長量就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分別為10.1%、10.4%、21.8%,中國已成為世界能源消費第二大國和煤炭消費第一大國。與此同時,國內能源儲備相對有限,除煤炭外,石油、天然氣等相對匱乏,可供生產年限也僅為35、9.9、29年;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5%,能源安全形勢嚴峻。由此可見,中國能源供需矛盾不斷加劇。從環境污染角度看,由於工業化、城市化和交通現代化,對能源的大量使用,國內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各類污染物排放增速顯著。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DIAC)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0年CO2排放量為82.4億噸,人均排放量為6.2噸。《中國環境狀況公告(2010)》的數據表明,2010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617.3億噸,是1999年的1.54倍;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240943.5萬噸,是1999年的3.07倍;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185.1萬噸,是1999年的1.18倍;氨氮排放量為120.3萬噸,煙塵排放量為829.1萬噸,工業粉塵排放量為448.7萬噸,部分污染物排放趨勢有所下降,但總量仍十分巨大。從整體上看,能源瓶頸制約矛盾仍相當突出,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當前,國內經濟呈現“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資源消耗巨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產業結構不合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等問題讓國人越來越擔憂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資本深化與就業吸納能力下降之間的矛盾。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的需要,是塑造新的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適應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變化的需要。產業升級說到底就是以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替代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將競爭優勢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換到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是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即資本不斷替代勞動的過程。當前,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深化、產業升級與就業吸納能力下降之間的矛盾。 研發投入不夠。近年來,中國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研發投入規模占GDP比重從1995年的0.6%逐步提升到2011年的1.6%,但與美歐發達經濟體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美歐發達經濟體長期以來積累的研發優勢使其搶占了技術制高點,其借此在相關技術的各種指標上設定的所謂國際標準,更是中國製造業向高端發展的重要阻礙。 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2012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4.6%,大大低於發達國家70%以上的份額,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低10個百分點左右。②生產性服務業是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它是與製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從製造業內部生產服務部門而獨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本身並不向消費者提供直接的、獨立的服務效用。它依附於製造業企業而存在,貫穿於企業生產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諸環節中,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作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引進製造業,是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與發達國家、乃至與中國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相比,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因為整體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較低而相對較低,物質性投入消耗相對較大,而服務性投入消耗相對較小。即使與發展階段相近的印度、巴西、俄羅斯相比,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仍是較低的。 產能過剩現象突出。中國的產業政策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種政府補貼推動整個行業在一夜之間迅速擴張。從化工和水泥到推土機和平板電視,產能過剩在中國各個產業中隨處可見,這拉低了企業在中國國內以及海外市場的利潤水平,並進一步威脅到中國已然疲弱的經濟增長勢頭。中國政府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而出台的舉措使這一局面進一步惡化。雖然多年以來,中央政府為遏制產能過剩採取了多種舉措,但這一問題仍在繼續惡化。中國生產的鋁和鋼材在全球總產量中所占比重已接近1/2,水泥產量則約為全球總產量的60%。即便目前中國經濟趨於降溫,新的產能仍在快速擴張。近年來,鋁的價格出乎意料地下跌,目前中國半數以上的鋁廠處於虧損經營狀態。即便如此,中國各地仍建造熔煉爐,而生產鋁所需用到的大量能源、水以及鋁土礦都是中國目前所稀缺的。中國鋁供給過剩的溢出效應,也導致大量外國鋁生產商被迫關門歇業。而中國企業聯合會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去年中國水泥產能的利用率僅為約2/3。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