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鄭永年:“中國夢”需要超越中國意識危機 | |
http://www.CRNTT.com 2013-05-14 09:34:15 |
從國際環境來看,和前兩次不同,第一次是國家的生存問題,第二次是國家的貧窮問題,但這次是國家的富強問題。在國家生存有危機和國家貧窮的情況下,人們的擔憂和低信心可以理解,但為什麼富強了之後還會這樣?原因也很簡單。對中國人來說,富強不僅僅意味著不受外國的欺負,也意味著能夠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應當有的尊重。但儘管中國崛起了,對國際社會所做的貢獻越來越大,卻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並且,一個崛起中的中國,面臨著越來越糟糕和嚴峻的國際和區域地緣政治環境。這使得很多中國人不高興。近年來各種民族主義情緒就是這種“不高興”現狀的反應。非理性的“不高興”,和缺失自信、妄自菲薄是同一件事情。 中國是轉型中的社會 和前兩次一樣,中國內部問題因素更為重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其一,中國自身所面臨的實踐問題。中國是轉型中社會。所有國家的轉型都會遇到很大的問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今天的中國特別像19世紀的歐洲和美國,面臨食品不安全、藥物不安全、環境污染、社會不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在資本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展的同時,沒有有效的社會保護機制。不過,中國的問題更為深刻。中國在這麼短的時間里,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經濟發展路程,在這個緊縮的時間里,很多社會問題也加速度地暴露出來,讓社會不可忍受。 再者,如果和日本與“四小龍”等東亞經濟體相比較,中國的發展模式顯然有很多問題。東亞經濟體儘管也經歷過同樣高速度的發展經歷,但沒有發生如此深刻的社會危機。在中國社會,人們往往把今天的中國和今天的歐洲、美國和東亞經濟體做比照,而不能夠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發展問題,這種比照往往導致悲觀的結論。 其二是中國改革發展的理論問題,執政黨對改革和社會的發展毫無理論準備。無論是官方所堅持的理論教條,還是盛行於社會上的各種不斷變化的理論,對中國社會的現實毫無解釋能力,無論是積極的發展和消極的現象,官方和社會群體都是在套用西方的概念和話語來解釋中國。左派和右派都拿著西方的東西來看中國,評判中國。不過,西方的東西解釋不了中國的成功與失敗。無論是官方對其陳舊、教條的堅持,還是左、右派對西方話語的借用,不但不可能培養中國意識,反而是在加速度地去中國意識。和前兩次危機一樣,當來自西方的過於理想化的概念泛濫的時候,尤其當這些概念走出書本和校園,來評判中國的改革實踐的時候,“中國意識危機”必然加深。 其三就是前兩者的綜合症。因為不知道中國所存在的問題是怎麼來的,也說明不了這些問題可以如何解決,就導致了社會成員深刻的焦慮症狀,不知道國家的明天會如何,自己的明天會如何。這種情形在“五四運動”期間產生過,也在1980年代中期產生過。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