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莫言能否獲諾獎 不應強調政治因素 | |
http://www.CRNTT.com 2012-10-08 12:03:39 |
然而遺憾的是,人們很少就莫言的文學成就是否達標展開討論,反而是把目光盯在了莫言的政治立場上。莫言早前手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事情也被翻出來,作為反對莫言拿獎的證據。 一個人該不該獲諾貝爾文學獎,真的要考慮這麼多政治因素嗎? ■ 能否拿諾貝爾文學獎,主要看文學成就 評選方一貫是把文學成就作為主要評判標準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出生於羅馬尼亞的德國女作家赫塔.米勒。赫塔.米勒沒有國際知名度、缺乏廣泛的讀者群,抑或沒有與“世界頭號文學獎”相稱的接受度,所以人們認為她能獲獎,更多的是因為政治因素——由於她在齊奧塞斯庫政權下的不合作態度,以及其作品對專制、野蠻、偽善持之以恒的揭露。就連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也在無意間指出了其中的政治意味:“特別是現在,”她說,“在那座牆倒掉20年之際,這是個非常好的信號。” 可問題在於,冷戰結束已經20年,齊奧塞斯庫夫婦早已不複存在,羅馬尼亞也加入了歐盟,無論米勒還是瑞典學院的委員們,無需再去指控誰或推翻誰。事實上,米勒更多在描寫自己,回憶過去。瑞典學院宣布,赫塔.米勒“以詩歌的凝煉和散文的平白,描寫無所寄托的狀態”而獲獎。這個評價至少表面上看也是在談論文學成就而不是政治。 諾貝爾文學獎確實曾被頒發給著名的異見人士,如蘇聯體制的反對者索爾仁尼琴(1970獲獎。作為蘇聯體制反對者獲獎的還有加繆,1957;帕斯捷爾納克,1958;安德裡奇,1961),但拋開索爾仁尼琴的政治立場,他的作品難道不也足以在文學成就上奪魁?別忘了諾貝爾文學獎同時也表彰了4位蘇聯體制內的作家或其同情者(拉斯克內斯,1955;薩特,1964;肖洛霍夫,1965;聶魯達,1971)。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