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勞動力市場轉型出現新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4-15 09:14:18  


 
  農業年人均平均工資快速提高

  文章分析,劉易斯模型中描述的二元經濟結構中,第一個階段,勞動力是無限供給的,農業勞動邊際生產力極端低下,傳統部門比較落後,發展緩慢,且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勞動力的工資,受勞動力供給數量的制約而長期得不到提高,務農收入遠低於非農產業的工資水平。第二個階段,勞動力出現有限供給,農業部門加速發展,勞動生產率快速提高,農業部門和現代部門之間的勞動力需求開始出現競爭關係,勞動者工資開始由勞動的邊際生產力、市場機制和勞動力市場制度作用決定。

  20世紀90年代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大規模爆發時,中國當時的城市發展並不足以吸收如此多的勞動力,但由於當時中國農業生產效率較低,農民工的家庭負擔較重,因此農民工的就業積極性特別高,即使廠商支付較低的工資,只要工資比在農村的收入高,他們也願意接受工作,而不是返鄉或者是選擇失業。隨著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勞動力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和農村剩餘勞動力減少,勞動力供求出現了變化,中國農業工資出現了跳躍式增長。

  從計算的數據看,1991-1996年,農業人均年實際工資增長速度為12%,這是由於該階段為農民工進城務農初期,基數較低導致增速較快;1997-2003年,農業人均年實際工資增長速度開始放緩,僅為2%,這段時期是典型的劉易斯模型的第一階段,勞動力工資由買方市場決定,工資增長速度較慢;從2004年開始,中國的農業人均年實際工資增長速度開始進入加速階段,2004-2010年,平均增速為7%。

  在這段時期,中國農業生產率逐漸提高,農業人均收入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因此勞動密集型企業被迫提高工人工資,以吸引足夠的勞動力。從計算的勞動力供給曲線看,中國2004年以來,勞動力供給曲線呈現出明顯向上傾斜的走勢,表明中國的勞動力供給與工資之間的聯動關係增強,提高勞動力供給需要增加工資來支撐。

  勞動力市場結構的這種變革不可逆,對尚處於二元經濟格局、經濟結構轉型進入關鍵期的中國,勞動力短缺必然會對中國經濟帶來諸多挑戰:過去長達10年的高增長、低通脹的時代一去不複返,勞動力工資走勢已經處於上升空間,人力資本的上升必然推動消費品價格上漲,帶動通貨膨脹率的走高;勞動力成本上漲會提高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企業利潤進而影響企業的投資再生產進程,拉低整個社會經濟的增長速度。

  儘管勞動力市場結構的變革給中國經濟帶來了諸多風險,但也存在著有利因素:勞動力收入的提高會改善中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保持社會和諧;收入增加還會帶動消費興起,促進中國經濟動力從投資向消費的轉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