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靠什麼推動?

http://www.CRNTT.com   2012-03-02 08:31:25  


  中評社北京3月2日訊/近年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幾乎已成為全社會共識,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路徑,比較官方的提法是靠創新驅動,創新驅動幾乎也成為從政界到學術界以及經濟領域的日常用語。然而,中國經濟真的唯有通過創新驅動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才能夠解決諸多結構性問題嗎?

  城市化水平揭示創新驅動“馬力不足”
 
  如果把每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過程分為多個階段,那麼,在不同階段裡,拉動經濟增長的因素會很多,但總可以找到一個主要動因,如大量廉價勞動力、FDI、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科技進步等眾多因素其中之一。當今全球商業管理界公認的“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把國家之間競爭所推動的經濟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生產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和富裕驅動。前三個階段都是經濟處於成長階段,而富裕驅動階段則意味著國家已經走到經濟衰退階段。

  按照他的觀點,英國在19世紀前半葉已經跨入創新驅動階段,美國、德國、瑞典則在20世紀初進入創新驅動階段,日本、意大利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進入了創新驅動階段,韓國則在21世紀初進入創新驅動階段。一國處於創新驅動階段的主要特征如下:依賴生產要素而形成競爭優勢的企業越來越少;很多企業克服了生產成本或匯率變化的衝擊;大規模海外投資潮的出現;產業集群向縱向深化或橫向跨行業發展;政府無為而治等。

  就中國而言,過去10年經濟平均增速超過10%,2011年也在9%以上,無疑是處於高速增長階段。顯然,過去10年拉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靠投資,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絕大部分年份都在50%以上。因此,簡單地判斷,中國經濟還未到達創新驅動階段。至於中國當前經濟增長主要以生產要素驅動為主還是投資驅動為主,實際上還是容易判斷的:即前期廉價勞動力、廉價土地資源及廉價環保成本的時期已經過去,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成為主導經濟的力量,故中國經濟應該處在投資驅動階段。

  但是,從目前不少省市所提出的發展戰略看,都期望通過“創新驅動”來實現經濟轉型,這明顯高估了創新驅動在現階段的作用。因為經濟高速增長的前提是城市化率水平還比較低,故存在巨大的投資需求和資源流動性需求,投資需求帶動資金、勞動力、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在全國範圍內流動,以尋求合理的資源配置。2011年中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25%左右,GDP增速超過9%,且沒有一個省、自治區或直轄市的經濟增速低於8%。但從它們的GDP構成看,無論是製造業中高新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占比,還是金融業中的創新業務收入占比,或服務業中的新興產業、新型服務模式的占比,都非常低,累計不足其GDP總量的10%,何來創新驅動呢?

  我們不妨比照一下日本在1975年及韓國在2000年以後的城市化率和經濟增速。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60%,1975年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78%,即便是最落後的北海道,城市化率也達到70%。自1975年步入創新驅動階段之後,GDP增速回落到7%以下,大致在2-6%之間。韓國也是如此,2000年韓國的城市化率達到80%,而2002年之後的GDP增速則降至7%以下。如果再比較一下日本在進入創新驅動階段時的貧富差距,可以發現日本最貧困的5個縣與最富裕的5個縣之間的貧富差距只有1.6倍,而中國則在10倍以上。
 
  中國在城市化發展滯後及結構性問題突出的情況下,創新驅動顯然還只能在一些經濟高度發達的區域,如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嘗試,對於全國而言,即便今後還是延續投資驅動的現有模式,城市化率以每年一個百分點左右的速度提升,10年之後的城市化率提升至60%,也仍然沒有達到創新驅動所需要的社會經濟發達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