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農村生的出路何在? | |
http://www.CRNTT.com 2011-08-11 12:10:14 |
分析起來,造成重點大學教育回報率高的主要因素,並非學校本身的教育質量、教育特色,而是一系列的制度,包括教育等級制度(通過各種計劃把大學分為985、211、一般本科)、撥款制度以及用人制度。而正是這些制度,使高校之間競爭不平等,造成一般本科、高職院校,尤其是民辦院校,辦學十分困難,由於政府投入少、社會支持不多、用人單位就業歧視,讀這些學校,教育回報率顯然就要低。 其實,對於政府部門來說,辦教育的職責,不是直接參與辦學,而應該為所有學校的發展營造平等的空間。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世界一流大學絕對不是通過計劃造就出來的,而是通過學校間的自由、平等競爭發展出來的。要讓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必須取消強加給學校的一系列不平等的制度,讓每所大學能在平等的競爭中,提高對受教育者的回報率。如果政府部門同樣給高職高專學校以投資和補貼,這些學校能像國外社區學院、職業學院那樣全免費,學業完成之後,學歷不被歧視,找到工作回報率並不低,大家會把眼光都對准名校嗎? 再進一步看,如果我國能按照高等教育的市場規律,取消造成學校不平等競爭的各種工程、計劃:如985工程、211計劃,推行高等教育券制度:讓每個學校的學生獲得同等的教育經費,而不是重點大學多,一般學校少,讓教育的行政評價和人才的行政評價全面退出,我國當前的所謂重點大學、名校,能不能還是名校,就很難說。更重要的是,這些學校必然會在市場競爭中,改變自己的辦學理念,其中包括生源素質觀——在目前,大多名校都看重招生政績,同時青睞城市生源,認為其閱歷豐富、見識多,而如果學校要靠競爭獲得地位,大學關注的就將是教育使命和自己的教育聲譽,在招生評價中,就會對貧困生、農村生實行加分評價,這也就會增加農村生在學校中的比例。 所以,農村生上大學的問題,背後其實是大學公平競爭的問題,在計劃體制、等級教育框架之下,不要說農村生,就是整體教育、大學發展,以及城市學生的大學路都越走越窄,當初的大學獨木橋,變為現在的名校獨木橋,而名校教育質量的每況愈下,已讓一些城市學生選擇逃離國內高考和國內高等教育。因此,解決這一問題,如果糾結在農村生和城市生重點大學的比例問題上,將無法走出困境,而只有打破現在的計劃體制,消除造成學校不平等發展的教育制度和就業制度,促進高校平等競爭,這才是我國教育的出路所在,也是農村生的出路所在。 相關閱讀:對話.聚焦教育公平:為什麼寒門學子難入名校門?(2011年8月11日 《光明日報》) 改變“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態勢,實現教育公平,對每一個學生成才、對我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意義重大。 對話者: 儲朝輝 中央教科所研究員 廉 思 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越來越成為農村學子的奢望。教育學者楊東平主持的“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表明,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不斷滑落。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僅占17%。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