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周慧來:中國須全面審視“韜光養晦”外交 | |
http://www.CRNTT.com 2011-06-28 11:37:21 |
其一,“韜光養晦”是鄧小平安撫中國國內極左派的一種策略。中國極左派鼓吹世界革命理論,對輸出革命念念不忘。這種所謂的革命外交與改革開放的大戰略是相違背的。當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對外開放時,這個開放的對象不是泛泛意義上的外部世界,而是以美國為核心的發達國家世界。如果在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之後,中國要強出頭爭當所謂社會主義領袖,那麼改革開放戰略就要中斷。因此,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外交實質上是通過對極左派的安撫,減少他們對改革開放的干擾。 其二,“韜光養晦”與中國維護國家利益從來就不矛盾,甚至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維護和實現中國國家利益。對中國來說,進行改革開放,融入國際主流社會和發展經濟就是中國最大的國家利益,其前提就是實行不挑戰美國霸權與國際體系的“韜光養晦”外交。 從本質上說,“韜光養晦”外交並不意味著中國在維護國家利益上必須保持低姿態,更不意味著對國家利益的放棄。如果認為要堅持“韜光養晦”外交,降低美國和國際社會的疑慮而不敢維護自身利益,那就是對“韜光養晦”的片面理解。鄧小平不止一次強調中國不會吞下損害自身國家利益的苦果,在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問題上,他從來不乏強硬。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上,在與英國談判關於香港回歸問題上,都可見一斑。 中國如何有效應對 多年來,中國“韜光養晦”外交較好地貫徹了不與美國為敵和不挑戰國際體系的戰略,但在維護不斷擴展的國家利益上卻面臨技術性難題。這是中國外交屢屢陷入被動的重要原因。要改變這種狀況,中國需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其一,制定明確清晰的崛起大戰略,消除國際社會的疑慮。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過程中,最大的阻力來自美國和國際社會的疑慮。當美國把中國維護利益解讀為對其霸權進行挑戰時,當國際社會把中國維護自身利益解讀為挑戰國際體系時,當美國與國際社會的疑慮相結合時,中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局面就會變得複雜化。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在崛起過程中,需要確立一個明確而相對透明的國家發展大戰略。這個大戰略以自由主義為指導,以與國際社會合作為前提,以承擔國際責任為杠杆,降低美國和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疑慮。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