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 須考慮資產價格波動 | |
http://www.CRNTT.com 2009-08-25 10:55:27 |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中國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何志成文章稱,最近,央行貨幣司司長張曉慧發表的《關於貨幣政策與資產價格》一文給予了側面回答。文稱,對貨幣政策是否需要考慮資產價格問題的討論中,有一種理念一直占據主流地位,其支持者認為資產價格不應被納入貨幣政策目標。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是其代表人物。他們相信決定資產價格的因素複雜多樣,既有經濟基本面因素,也有投資者易變的信心,而造成資產價格泡沫的深層次原因來自人類的本性——正是悲觀和樂觀情緒的起伏交替,才導致投機性的過度繁榮。由於中央銀行在評估資產價格的合理性方面並無信息優勢,也很難預測公眾信心何時發生逆轉,因此難以有效預測和判斷資產泡沫是否存在;中央銀行難以改變影響資產價格的長期利率,也不可能改變人類的非理性情緒,如果將資產價格納入貨幣政策目標,無疑會增加貨幣政策的波動性和實施難度。因此,資產價格不應作為貨幣政策目標。中央銀行也不應試圖刺破可能存在的資產泡沫。較好的選擇是 “事後救助”,即在泡沫破裂後,中央銀行及時向金融體系注入充足的流動性,以緩解泡沫破裂對經濟的衝擊。 實際上,格林斯潘是極其注意資產市場價格波動的,只是口頭上他以不干預為幌子,不願意過多引起資本市場對美國貨幣政策的注意而已。從“9•11”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哪一次巨大波動沒有美聯儲的身影? 的確,央行很難得到有關資本市場的全部信息,因此很難干預資本市場。如果強調貨幣政策必須關注資本市場情況,甚至必須提前干預資本市場,防止資產價格大起大落的話,中國央行能挑這個擔子嗎?貨幣政策不僅要靈活,還要超前,要全面。鑒於此,國家的貨幣政策應該由更高級的機構來管,應該讓能夠協調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中央權威金融監管機構來管。 文章表示,現代市場經濟證明,貨幣現象不是通貨膨脹的必然條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通貨膨脹都與資本市場價格高漲並爆炒相關,當資產價格不斷抬高,資本市場金融產品被輪炒了幾遍之後,溢出的貨幣才開始影響實體經濟的物價體系——資本市場的信號往往很超前。而當實體經濟的物價水平開始顯著提高時,資本市場的金融風險很可能就要來了——像2007年~2008年金融危機那樣。但是,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機也不是惡性通貨膨脹,也不是哪個貨幣要崩盤了。財富蒸發,貨幣價值還在,購買力還沒有買什麼,已經沒有購買力了。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所擔心的貨幣全面貶值,物價飛漲的局面會不會出現,要不要現在就趕緊去買黃金珠寶,房地產和股票,要不要囤積一切可能漲價的東西。其實,如果天天在討論物價可能飛漲,討論美元崩盤,結果會誤導老百姓去追逐風險資產。惡性通貨膨脹往往都與天災人禍相關,因此現在不用擔心惡性通貨膨脹。 文章最後說,過多的貨幣發行當然不好,但流動性現在還在資產市場,物價一時還不會飛漲。但是,若不對資本市場進行干預,若不對流動性泛濫狀況進行約束,第二次金融危機也就不遠了。而受重大損失的,很可能是那些糊裡糊塗買了一大堆房子和股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