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互設辦事處 台商有何期待

http://www.CRNTT.com   2009-08-15 10:48:46  


台商對兩岸互設辦事處頗有期待
  中評社台北8月15日訊/台灣《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的研究文章“台商社群對兩岸互設辦事處的看法”,文章表示:“台商社群基本希望透過辦事處的設置,一方面強化當地台商社群的組織與合作,另方面可以對外為台商社群爭取權益,最終形成一個有效支撐台商在當地發展茁壯的網絡。這樣的安排若能成功,就台商們的看法,也會有助台灣的發展繁榮、兩岸關係的可長可久。”文章内容如下:
 
      一、前言 

  馬英九在就職週年記者會上提到:兩岸存在互設辦事處的“客觀需求”。此一漸趨成熟的規劃,隨即在7月下旬“觀光局”局長訪問大陸後,得到進一步的確認與落實:雙方已於7月上旬在香港進行協商,計劃於年底前分別在台北和北京兩地互設“旅遊辦事處”。而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的問題,似乎也端上兩岸協商議程。面對這樣的發展方向,大陸台商社群咸表歡迎,但對辦事處職能有限一事,則頗有盼望與期待,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機會調整辦事處的角色定位,能直接為廣大的大陸台商社群服務。有鑒於台商此等的殷切期盼,本文先對其需求進行初步分析,希望有助政府中長期的政策規劃。 
      
       二、兩岸互設辦事處芻議 

  前述雙方互設辦事處一事,之所以時機日趨成熟,其原因主要有兩項。首先是兩岸整體環境與氣氛的改善。自從新政府就職後,恢復兩會協商,台灣不斷擴大開放,對岸頗多善意表示(例如在開放台灣國際空間方面),雙方不斷透過交流開放,強化雙方的互信。處於這樣的背景下,雙方達成共識的可能性,便遠較政黨論壇前容易。另方面,隨兩岸交流不斷擴大,雙方互設辦事機構的客觀需求——無論對政府或民間而言——均越發明顯。參考之前海基會公佈的數字:在台灣開放陸客觀光後,2009年1到5月累積的大陸觀光客已超過30萬人次,估計年底可達到80萬人次。另方面,在開放兩岸“平日包機”後,兩岸直航的載客數也已經達到121萬人次,平均每航班載客率為89%。兩岸交流——尤其來台觀光人數的暴增——已經為專職服務機構的誕生,奠定了客觀的基礎。 

  此外,鑒于兩岸開放的新局,台灣多數媒體均大幅擴增對大陸新聞的深度報導——目前已有13家媒體,在大陸長期派駐記者,駐點城市則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另方面,大陸在台駐點媒體,則包括5家中央層級媒體與2家地方層級的媒體。兩岸派駐的記者,每天發佈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層面的動態,對增進兩岸的相互了解,絕對是不可或缺也功不可沒的。也因此,一方面為落實馬英九“推動大陸媒體駐點正常化”的政見,另方面也為因應兩岸交流持續開放的發展趨勢,“新聞局”已逐步放寬大陸媒體的駐點人數與停留時間。對岸也公佈實施新版的“台灣記者採訪辦法”,將台灣記者停留的時間延長為6個月。 

  綜合上述,無論兩岸旅遊機構與媒體常駐的協商,發展上均屬時勢所趨,過程上則水到渠成。因此,一旦馬英九揭櫫此方向後,不但大陸方面立刻表達善意回應,“觀光局”局長賴瑟珍也在往訪大陸後,隨即公開雙方在台北、北京互設辦事處的政策規劃。 

  但基於馬英九“務實漸進”的整體政策方向,目前對旅遊辦事處的角色功能定位上,並不包括核發簽證等“準領事功能”,亦即只就兩岸旅遊事務,進行諮商聯繫,或是在遇到糾紛時進行協助調處,此外附加些旅遊產業的行銷推廣等。此外,“非觀光體系”的人員,也不會加入外派的行列。雖然對於之前盛傳的簽證核發,由於事涉敏感而遭暫時擱置,但由於派出辦事處的母體機構,在台灣為“觀光局”白手套機構“台旅會”,在大陸則為同樣身份的國家旅遊局“台旅會”。仍象徵兩岸關係正從之前“單向、間接、個案性”的原則,逐步走向“雙向、直接、制度化”的方向,將兩岸交流帶進又一個歷史階段,此一發展自有其不可輕忽的歷史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