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沙利文模型管控中美?理想或幻想

http://www.CRNTT.com   2022-02-08 00:11:31  


 
  第一、針對特朗普的“退群”,沙利文認為,要恢復和重建“反華聯盟”,共同對付中國。沙利文認為,美國之所以能在戰後成為世界領袖,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因素,即美國在全球所建立的同盟國關係,這恰恰是中國的弱點。“美國的任何戰略都必須從其盟友開始”。

  第二、沙利文給出了一個新詞——existence共存,保持在有利於美國利益和價值觀條件下的清晰共存的穩定狀態(a steady state of clear-eyed coexistence on terms favorable to U.S. interests and values.)以“共存”為基點,展開對中國的挑戰與合作,可以說這是他與特朗普政府的重要區別。他認為,儘管中美之間有許多分歧,但是互相都得承認另一個大國的存在,美國的目標應該是在軍事、經濟、政治和全球治理這四個關鍵領域和中國建立有力的共存條件,在不引發類似美蘇對抗的情況下,確保美國的利益。許多跨國挑戰如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經濟危機、核擴散、全球流行病等,需要某種程度的共同努力,這一合作的必要性在冷戰中幾乎沒有什麼相似之處。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轉變特朗普對華貿易戰策略的演說中,也用了“持久的共存”這個詞。說,美國不追求與中國產業鏈“脫鉤”,反而是要“再掛鉤”,且雙邊的經濟會“持久的共存”。顯然,這源自沙利文模型。

  第三、美國應當保持對中國可持續的軍事威懾力,同時加強危機管控。沙利文指出,在印太地區至少有四個潛在熱點:南海、東海、台灣海峽和朝鮮半島,風險最大是台海和南海。雙方都不希望發生衝突,但緊張局勢正在加劇,華盛頓擔心中國正試圖把美國軍隊趕出西太平洋,而北京擔心美國正試圖遏制中國。印太地區兩國軍隊的共存不應被視為不可能。沙利文認為,即使作為冷戰的對手,美國和蘇聯也協同努力減少意外碰撞升級為核戰爭的風險,他們建立了軍事熱線,制定了行為守則,並簽署了軍備控制協定。而美國和中國缺乏管理危機的類似工具,兩國都需要至少與《美國—蘇聯海上事故協議》一樣的“護欄”。

  事實上,拜登政府的“護欄”說,也來自於此。2021年7月,美國的副國務卿舍曼到天津會中國外交部領導王毅和謝峰前,也提出了“護欄” 這個詞。她說,要給中美關係安裝“護欄”。

  第四、美國要保持科技領先優勢。沙利文指出,和美蘇的軍事對抗不一樣,中美之間的競爭主要是在經濟領域。美國和中國之間新出現的大國競爭的輸贏,最終將取決於兩國如何有效地管理本國經濟和塑造全球經濟。

  第五、配合重組反華聯盟,他認為美國應當加大價值觀輸出力度,集中精力促進這些價值觀的吸引力,不是要直接反中,而是支持民主。拜登政府積極策劃的“民主大會”,也可以說是沙利文這一策略的落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