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關注:中美貿易戰下 兩岸產業如何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19-09-04 00:07:12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記者 海涵)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兩岸關係天府論壇上,有台灣學者對中美貿易戰下兩岸產業如何合作表達了看法。他們指出,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兩岸需要在經濟創新、產業轉型升級,企業互利共生上,探討找出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型塑兩岸合作新模式。

  自特朗普上任之後,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經貿關係摩擦與對立不斷升高。對此,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高長評論說,自去年(2018年)7月6日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制裁以來,迄今已歷一年,中美之間如今已陷入“科技冷戰”。

  “從貿易戰蔓延到科技戰擴大了衝擊面,”高長認為,大陸台商身處在美中貿易博弈暴風圈內,首當其衝。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大陸對美出口前10大企業都是外資企業,其中,有8家是台資企業,1家新加坡企業,1家美國企業;大陸對美國出口的百大企業中,台資占近四成(合計外資占七成,陸資僅占三成)。以通訊、信息計算機相關產品為例,美國主要進口商為美商蘋果( Apple)、美商惠普(HPI)和戴爾計算機(Dell);供貨商主要是在大陸投資的台資企業。這些以美國市場為主的台商,即便可以承受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制裁第一波或第一二波的衝擊,當美國擴大對中國大陸貿易制裁的規模,毛利偏低的台商恐無法承受,最終可能被迫退場。受到衝擊的廠商可能遍及各行各業,尤其對從事涉及貿易制裁列表產品貿易的企業影響更大,無論直接或間接的衝擊;也不論是製造商或貿易商(例如是分銷商、進口商或出口商)、服務供貨商。

  高長指出,中美貿易戰對台灣或台資企業造成間接衝擊,主要來自三角貿易型態,也就是台灣接單,中國大陸生產,制成品銷往美國的交易模式。根據經濟事務主管部門統計處調查資料,去年全年台灣外銷接單中,平均52.13%選擇在海外生產;就不同產業別觀察,外銷接單選擇在海外生產的占比,信息通訊業最高,達94%,其次是電機業,占74.3%;外銷訂單金額排名第二的電子類產品,也有44,6%選擇在海外生產。另依據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018年6月所做的廠商問卷調查,發現約有74.6%在海外生產的產品,轉銷至第三國,其中,資通訊及機械類產品之比例更高達87%左右:只有20.7%供當地銷售,回銷台灣的比重還不及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